鄧向峰
(駐馬店高級技工學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職校教育階段是職校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黃金時期,而不少職校生對學習的認知不足,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學習的實用化傾向十分明顯。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例子:一次課間我見到一名語文老師看著很生氣的樣子,我就問怎么了,他說:“上課提問一名學生問題,學生不會,我問‘為什么不會?’,學生說‘上課沒聽,語文又不是專業課,學了也沒用。’”這名語文老師當時聽了很無語。
首先,大部分職校生沒有學習的明確目標,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甚至是得過且過。一次在招生過程中,一名學生家長對我說:“俺的孩子在家誰都管不住,你把他領走好好管管,學到東西學不到東西都沒關系,管住他不給人家打架不胡跑就行。”家長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影響太大了,家長的長期教育不當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都很低,進一步影響學生的職業教育生涯,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再者,現在的中職學生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與農民工進城打工有很大關系。留守兒童和留守少年問題已經引起許多社會學家的關注,但愿能引起國家的重視,只有國家重視了,才能制定合乎民生的政策,讓城市流動人員無論到哪都有主人翁的自豪感,農民的孩子隨父母進城上學,就業,這樣才有利于中國城鎮化的發展。
不少職校生是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其表現有以下幾種:1)對學習沒興趣,上課不注意聽講;2)對老師講的不屑一顧,進一步會發展為對任課老師的不尊重;3)對考試或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比較嚴重的恐懼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和手機的普及,學生受其影響日益嚴重。學生入校就幾乎人手一機,一年級的學生收斂一點,上課不玩下課玩;二年級的學生就不好說了,上課玩手機的大有人在,收斂一點的學生老師一提醒就不再玩了,但是頑皮的學生就不是這樣了,老師剛批評了但他看老師一扭臉又拿出來玩了,真是防不勝防啊!
不少職校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怎樣學更科學、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因為不會學因而學不好,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上網、在外面打架斗毆。我當了幾年的班主任,深切體會到學生不學習就無事生非,非常難管。我們是一所地方的技工學校,每年新生入校前都要進行班主任競選。說是競選,其實都是領導提前做老師的工作,因為老師都知道現在的學生實在是不好管,都不太愿意當班主任,這兩年班主任不好找,學校沒辦法,甚至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例如不當班主任不讓進中級、高級,不當班主任不能評優秀等等!
再一個問題是職校生的內心世界是五彩繽紛、各具特色的,而情緒情感最能體現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復雜多變。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面對當今社會的文憑歧視和社會偏見,以及勞動力市場上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職校生群體普遍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深受傷害,對生活逆境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出走、打架、斗毆、自殘、輕生等現象在職業學校并不少見,也說明職校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比較薄弱。
2)不少情感冷漠的職校生對他人懷有戒心或敵意,對人對事的態度冷淡,漠不關心,有時近乎“冷酷無情”,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身于外,給人一種“看破紅塵”的感覺。有人說職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凍土層”很厚,因為在初中階段老師關愛的“陽光”照耀到他們的時間不僅短而且熱量少。
3)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進入重點學校才是進了大學的門,才有前途和出息,進入職業學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領到一張紅牌,被判定“下場”或沒出息。
第四個問題就是現在的職較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到來自長輩的過分關愛甚至是溺愛,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適應職業學校的集體生活。不少職校生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覺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遺棄的人,認為自己是將來沒有出息、事業上難有作為、幾乎沒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第五個問題是相當一部分職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思。在職業學校中,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慮甚至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很少去考慮尊重別人;希望索取別人對自己的關心,但不愿意去真誠地關心幫助別人。
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一些職校生習慣于隨意支配、指使別人,自我為中心。進入職業學校后仍然希望別人圍著自己轉,但現實情況正相反,許多獨生子女職校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當的表現機會,一些職校生就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如惡作劇、故意搗亂、夸張炫耀、標新立異、逆反言行等表現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
第六個問題就是職校生與朋友、同學、老師及父母的交往。如今,不少職校生偏重于“人機”對話式的網上人際交往,熱衷于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甚至為此荒廢了學業。在沉溺于網絡交往容易導致職校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系,使得人際關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產生嚴重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第七個問題擇業就業是職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抉擇,伴隨著這種抉擇而來的往往是興奮、緊張、憂慮混雜于一體的矛盾心態。一些職校生擔心自己的學歷低,專業技能水平低,害怕“畢業就是下崗”,有的職校生甚至為此寢食不安。
雖然現在實行的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但許多職校生還是寄希望于學校或家長幫助解決自己的就業門路或去向。對于職業學校承諾保證畢業推薦就業的那些專業,職校生往往是十分喜愛、情有獨鐘。這也說明不少職校生在內心深處還是懼怕或不愿意自主擇業,更缺乏創業精神和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職校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多種多樣,其產生的原因也比較復雜,非只言片語所能透析。這也說明職業學校的相關工作必然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職校生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朝氣的青年群體,也必定是未來社會發展進步和城鄉建設的生力軍。應該說,職校學習時期是職校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于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關鍵時期。心理教育在職業學校素質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核心和中介。職業學校心理教育應該如何做?現在最為關鍵、最為迫切的是,職業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科學實施,積極探索,整體推進,狠抓落實,提升水平,創建特色,努力開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