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斌
(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鄭州450052)
目前,城市中的交通擁堵狀況越來越嚴重,行路難、乘車難已成為群眾反映最大的社會熱點。交通擁堵不僅給出行者造成時間上的延誤、經濟上的損失,還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無謂損失和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交通擁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交通擁堵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
交通堵塞是社會進步、交通發展的衍生物,交通發展到一定程度,交通擁堵現象或多或少就一定會發生。透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隨著全國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全國有機動車駕駛執照人員也逐年增加,道路建設和安全管理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形勢發展,這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風險機率增加,道路擁擠堵塞明顯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民的整體交通法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不高,道路通行秩序差。違法通行、交通秩序混亂是影響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擁堵,危害交通安全、導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據有關方面統計分析,有三分之一的擁堵是因為交通參與人違章造成的。
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沒有把道路建設和交通的發展放在城鎮化進程中優先考慮的戰略地位,交通發展與城鎮化進程不相適應;交通總量沒有得到合理地控制,道路建設的步伐低于汽車的發展;城市布局不太合理,人們購物、上學、上班不能就近解決;道路建設、交通組織缺乏科學的規劃,路網結構不合理,道路建設中設計標準低、功能不足、設施不全、通行能力低。交通結構不合理,特別是公共交通發展滯后;現有道路資源開發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科技含量少;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管理還停留在經驗管理的水平,朝令夕改、有令不行或者隨意行令時有發生;道路的使用也不科學,個別道路交通過分集中,混合交通現象也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全國還沒有完全形成各有關部門參與、全社會聯動的整體合力;民眾的交通意識和時代發展不相稱,在部分人心目中違章并不等于違法。
交通堵塞是很多城市的通病,但并不是不可治理的絕癥。近年來,各個城市紛紛出臺了治理交通堵塞的措施,但擁堵現象依然嚴重,交通堵塞究竟如何解決,筆者有如下建議:
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立法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途徑。治理交通擁堵事關每個市民,每個市民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地方立法機關如果能提前公布立法意圖,讓市民能夠通過媒體、網絡等多種渠道發表意見,然后再由成立的法律起草委員會,綜合這些市民意見以及其他各方意見,最后起草法律草案。這樣做的好處有:
第一,這樣形成的治堵政策可以形成穩定的社會預期。經過前期的交流、溝通、反駁、辯解、博弈等,受益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受益多少;受損者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受損多少;政府由此也已經清楚地知道,如何通過政策將受益者的利益增量用于彌補受損者的利益,以此實現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通過立法程序,相關方甚至無關方的意見都得到了充分表達和重視,可以提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降低社會成本和國家資源的浪費。現在,一些城市的治堵政策征求市民意見的時間有限,聽取意見的范圍也過窄,一旦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執行難,再加以補救的話,有可能要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
客觀地看,某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治堵政策時,還沒有把公共性放在突出的位置。其潛意識仍然是“政府決策、社會執行”的路子。限牌、限購、限價等公共政策,也是這種思路的表現。盡管政策制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沒有充分的溝通,沒有經過當地人大表決通過,一些政策受到了社會質疑,在執行中可能會面臨阻力。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行”在城市越來越成為基本的民生問題。面對公共交通問題,在地方人大的平臺上通過立法途徑解決,相對于簡單的行政控制,是一個進步。至少社會相關方面的意見能夠得到充分體現,整個公共政策決策過程可以公開化、透明化。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含軌道交通)是實現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對策,公共交通的大發展,可以達到:①有效利用資源;②改善環境;③引導個體交通的良性轉移和交通系統的良性循環;④提高出行質量;⑤減輕道路負荷。公共交通對于普通人來說本身就是最經濟的選擇。改革目前公交運營機制有關職能部門做到科學論證,根據客流導向,規劃好全市一體化公交運營系統。政府對公交運行企業從按客源確定經營收入,變為按運行路程、服務質量、乘車環境確定經營收入。改變以前公共汽車只愛跑熱門路線,不愿去人少地區的“嫌貧愛富”現象,有效提升公共汽車的運輸功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措施有:①給公交車輛設置專用車道、專用道路;②調整公交、地鐵、出租車等交通方式之間的比價關系;③加強公共交通的路網建設,減少人們換乘時間和換乘距離;④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由于運力大、速度快等優點,軌道交通越來越在各個城市得到很快的發展。理想的公共交通應該承受城市交通總量的60%,這僅依靠公交汽、電車是不可能實現的。軌道交通應該承受城市交通總量的30%左右;⑤政府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公共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事業,其發展很大程度要倚賴政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我們現在很多的交通問題就來自于交通規劃問題。應該承認:我們過去的交通規劃對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帶來的經濟、社會,包括交通方面的問題,是缺少預見的。今天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本病根是過去的交通規劃不合理。應該加強科學的、有預見性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法制化的交通規劃。隨之是路網規劃、道路規劃、停車場規劃、交通設施規劃等。當然,我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局限使每一項10年、20年的長期規劃都做到完全科學,但我們可以做到盡可能的少犯錯誤,避免再犯昨天的錯誤。
進一步提高執法管理質量和效益,調整和優化道路勤務機制和警力布局,加大違章處理力度。提高交通意外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做到“快到”、“快斷”、“快撤”、“快通”和“快報”。通過智能公交管理系統,對城市公共交通進行有效調度、運營管理,監控城市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公交系統動態服務水平。綜合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實現對公交車輛、客流信息的采集、傳輸和處理,實現車輛定位和信息上傳、自動報站以及對公交運營車輛的實時監控和可視化調度。以公交車輛行程動態預測和乘客客流動態預測的數據為基礎。系統還利用公交通行能力和動態服務水平等約束條件,根據城市公交系統的運行情況對公交車輛進行實時動態的調度。同時該系統提供多樣化的公交信息服務,包括電子站牌、車載終端、電子顯示屏、查詢等方式。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道路交通安全意識,不斷拓寬交通安全宣傳渠道,政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加強交通安全宣傳,促進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有序。
第一,通過專項活動和陣地開展交通安全宣傳。設置導辦員、交通安全宣傳員,向辦理業務的群眾講解辦事事宜、業務流程,詳細解答群眾咨詢和疑問,提高服務質量;在服務大廳擺放交通安全宣傳展覽板、懸掛橫幅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法律法規知曉率;向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發放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傳單,并結合當前交管工作重點大力宣傳開展交通安全宣傳的重要性,使牢固樹立交安意識深入人心,提示群眾自覺遵守交安法律法規,嚴格規范自身交通行為,維護生命安全。
第二,通過媒體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利用電視、廣播等宣傳渠道向廣大群眾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通過專題報道、曝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等多種方式,宣傳交通法律法規,加強出行交通安全提示,提高廣大群眾的文明交通意識和交通法制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