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史偉偉 鮑 捷
(沈陽化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42)
很多西方學者研究表明,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學習者對外語教學的要求,分析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使外語教學有的放矢。
在外語教學中,Richterich(1972)第一個提出需求分析的模式,最初用于外語教學中的 “專門用途英語/語言”。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課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設計人員和教師對學生的主客觀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從而確定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的問題。
近年來,學習需求分析大多以本科學生為調查對象,針對研究生新生的學習需求調查研究卻不多見。為了了解研究生新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狀況,筆者進行了此次較小規模“研究生新生英語學習需求抽樣調查”,以期為研究生英語教學工作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調查背景及內容:此次調查以沈陽化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新生英語復試為契機,主要了解學生對英語聽力、口語掌握情況及他們對未來英語學習的需求及規劃。本次復試主要分為聽力和口語兩大部分,其中聽力占總成績的70%,口語占30%。
(2)調查對象:沈陽化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新生,其中大部分為化學、機械等理工專業的學生。
(3)調查方法:主要采用問卷形式進行小規模抽樣調查。由于本調查在進行完英語聽力和口語復試后進行,因此比較有針對性和說服力。但同時也存在時間緊、任務重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只對若干考場的20名學生進行較小規模抽樣調查。
此次調查迫于時間等方面限制,最終對若干考場20名學生進行了較小規模抽樣調查。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1)英語學習中最大的困難。調查顯示,有50%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中 “英美文化”是最大的障礙,20%的學生認為語法最難,15%的學生認為詞匯最繁瑣,另有15%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從中可以看出,對于即將攻讀碩士研究生的理工科新生來說,大多數同學的基本功不是最大的問題,而包羅萬象的“英美文化”成為了他們最大的攔路虎。這就提示高校教師在未來的授課中,應當有意識、有目的的為研究生輸入英美文化知識,盡可能多為他們創造接觸異國文化氛圍,讓他們最大限度接觸、了解、熟悉、掌握甚至靈活運用有關文化方面的相關知識。
(2)對于未來研究生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需求。調查表明,有85%的學生提到了最希望在聽力和口語方面得到加強,另外有15%的同學提到應加強閱讀訓練等其他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聽力、口語這些實戰方面的訓練,盡可能多讓學生多聽、精聽,多說、多練,加以指點,讓學生盡快在語言應用方面有所提高。當然,聽說訓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不僅要課上創造機會,也應當課后多做功課。這絕不是一項可以一蹴而就的簡單任務模。
(1)優化課程設置
調查顯示,聽說能力是學生薄弱環節,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力和口語能力,已成為學生的迫切需求。因此,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有必要向聽說方面稍做傾斜。另外,課程設置多樣化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可以開設不同類型的選修課,比如語言技能類、文化類、影視欣賞類以及能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礎的課程等。
此外,學生對于英語學習需求具有一定共性。因此,了解并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對于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尤其是對于選擇繼續深造的的研究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比本科學習階段更為成熟,更清楚自己想要學什么,對什么更感興趣,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新的茫然。因此,把課程設置得更合理、更人性化、更接近他們的期待值就顯得尤為重要。
(2)積極轉換教師角色
調查顯示,學生對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需求已向實用性的口語、聽力逐漸轉變,這就要求教師注意角色轉變,從傳統的單一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引導學生多聽、多說、多練、多表達,給他們更大的發揮空間,教會他們學會自主學習,逐漸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對研究生新生來說至關重要。
對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習者語言學習規律以及他們的期待值,并以此為依據提供符合其學習興趣的學習資源。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人生嶄新階段。對研究生新生開展需求分析,了解他們的英語學習需求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主動參與教學,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為教學大綱制定、課程設置、教學實踐提供重要依據。此外,學校應建立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機制,教師也應經常、反復對學生需求進行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陳漢白,周梅.大學新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1(10).
[2]羅萍.大學新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分析及啟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6).
[3]趙慶紅,等.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