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健
(淮北師范大學 管理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統計學課程是經教育部批準的為非統計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經濟學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方法科學。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幫助提高學生應用統計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各種統計方法,并理解各種統計方法中所包含的統計思想;掌握各種統計方法的不同特點,應用條件及適用場合。該課程的設置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學習專業統計和計量經濟課程奠定理論和方法基礎,另一方面也為學習經濟與管理學科各專業的后繼課程和進行社會經濟問題研究提供數量分析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統計在現代化管理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會生活都離不開統計,英國統計學家哈斯利特說:“統計方法的應用是這樣普遍,在我們的生活和習慣中,統計的影響是這樣巨大,以致統計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過分。”甚至有的科學家還把我們的時代稱作“統計時代”,因此,學好統計學對管理學專業大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統計學課程的學習對管理學專業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其所具有的重要能力就是決策和預測。決策就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在一定信息的基礎上借助統計等工具對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進行計算和判斷,從而對未來做出決定。預測能促使主管人員向前看,面向未來,做好應付未來各種情況的準備,預測工作還有利于發現工作中哪些環節存在著欠缺。因此,一個合格的管理人員不僅要能夠在情況發生變化時迅速做出反應,而且還必須能夠預見到變化,并為此采取相應的措施。統計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在決策和預測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統計,就不可能做出科學的決策和預測。
雖然統計學對現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是當前在管理學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學生感覺統計學很枯燥、難學,有的學生學了統計學之后不會應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等等。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存在不足。綜合來看,目前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統計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歷屆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學的一門課程。這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單一,教師以講授為主,上課一講到底,并且,受制于課時,很少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再加上統計學這門課程理論性較強且數學公式繁多,許多學生就感到該門課程不僅枯燥且難以學懂。一學期下來,學生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而不知學習本門課程有何意義。
作為一門應用性課程,該課程的開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系統地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能運用統計基本方法和技術進行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一定的統計分析及預測。但是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多偏重于理論的闡述,很少給予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這導致很多學生不會運用統計學的思維和方法去看待和解決實際問題;對數據資料不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有的學校輕視實驗課,不開設實驗課,或者實驗課學時太少,許多學生甚至不會使用諸如Excel等統計軟件。
統計學是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管理類專業較多,諸如人力資源管理、物流、電子商務等,不同專業在統計學應用上有所不同,總的來說,通過統計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市場經濟條件下,數據資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預測方法,使學生掌握并應用該工具為自己所學專業服務,以提高學生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但是當前統計學教學中所教授的是統計學的一般理論和方法,較少結合各專業的應用領域進行教學,這就使該門課程的實用性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失去了應用學科的特色。
統計學課程現有考核形式仍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學生往往采取機械性的記憶通過考試,至于如何應用則無心顧及。另外,統計學課程普遍為閉卷考試,考試形式單一,在題型設置、分值上也都存在不盡合理之處。并且,試題靈活度不大,死板,很多考試試題過于側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識記,而不注重綜合分析應用,往往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平時上課認真聽講,善于思考的學生得不到高分,而死記硬背的學生卻能取得高分。因此,有必要通過改進考試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健全考試模式,充分發揮考試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最終促進統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宜得當的教學方法,在知識的傳授中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統計學的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方法結合提高本門課程的趣味性,實用性,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要做到理論結合實踐必須重視實驗課。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掌握理解統計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統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統計學理論教學基礎上,通過實驗教學,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也可以培養以定量分析為特征的統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畢業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應用型人才。
另外,在統計學講授過程中應充分運用案例教學。如何把充滿數字、公式、方法的統計學課程講得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呢?筆者認為,可通過搜集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結合教學中的有關章節,針對性的選擇,把抽象概念、深奧原理貫穿其中,精心設計出既有實用性又有現實教育意義生動活潑有感知的教學案例,寓教于樂,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促進學生潛在思維能力的釋放。
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統計學課程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一些學生一提到統計學就聯想到大量的數據和報表,認為與自己關聯不大,教師應明確統計學課程是為學生本專業服務的。其次,統計學教師不僅要鉆研統計學專業的知識,而且還應該多涉獵管理學各專業的知識,了解管理學各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及知識體系,并且有意識地將統計方法的講授和人力資源、物流、電子商務等專業領域的內容相結合,特別是增加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案例分析,注重統計方法在各專業領域的應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好的考試模式能有效地發揮考試的能動性,起到督促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因此,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應通過改革考試方法健全考試模式,以考促教,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首先,在考試形式上,可采取多種形式,為了考察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可采取閉卷考試,成績作為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50%;為了考察學生的實驗課掌握情況,可根據學生在實驗課中的動手能力和操作的正確性、實驗的完成情況、實驗報告的寫作情況進行評分;實驗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20%。同時可將學生平時課堂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約占總成績的30%,這樣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就由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末卷面成績三部分組成,能夠較全面、客觀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在閉卷考試命題時,應注意學生的發揮余地,避免題型單一,不僅要有識記、理解方面的題目,更要有應用、綜合分析方面的試題,從而能真正反映學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