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瑤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計算機網絡原理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機制,掌握Internet采用的TCP/IP體系結構及各層主要協議的基本內容及工作原理。為以后的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理論知識。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著眼原理,重點使學生掌握本領域的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協議基本原理。
《計算機網絡原理》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科,在計算機專業中,《計算機網絡原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由于這門課程抽象、理解難度大、理論性強,一直是學生和老師都認為難學難教的一門課程。各種各樣的網絡協議和算法構成了計算機網絡的理論基石,而這些協議和算法往往是復雜、抽象的,學生在理解上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很多學生甚至在學習完課程后依然無法對網絡體系的 分層有正確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將遇到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由于計算機網絡是一種“人造”的事物,其中的概念,原理都是由對人類活動的觀察導出。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善用類比法,多用生活中熟悉的、具體的例子進行類比,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抽象,枯燥的知識。比如,在講授計算機網絡分層體系結構中,采用航空旅行系統的層次組織和運作來類比:在講授可靠傳輸和不可靠傳輸用郵政系統的掛號信和平信傳遞過程來類比;在講授數據封裝和解封裝問題時,采用郵政傳遞中的信箋—信封—郵包—郵車的使用過程進行類比;在講授路由算法、路由協議時采用旅行計劃和實施過程、駕駛員行車問題等進行類比。這種類比的大量使用,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思考,積累素材。教師之間也可以互相溝通,建立起共享的素材庫,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明顯的作用。
針對一些難點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或客觀條件所限,進行直接問題答案的探索有較大困難時,教師通過一些實驗對所學原理進行驗證,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比如,使用Packet Tracer用戶可以在軟件的圖形用戶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網絡拓撲,并可提供數據包在網絡中行進的詳細處理過程,觀察網絡實時運行情況。使用抓包軟件Ethereal抓取網絡上傳輸的數據包,并對數據包進行分解、分析進而分出數據包各字段。直觀化的教學方法消除了計算機網絡數據傳輸的神秘性,并培養了學生探究網絡中到底有什么信息在傳輸、如何傳輸的積極性??梢越柚W絡偵聽、數據包補貨軟件和模擬仿真軟件等進行“證據”的體驗,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解釋。
對《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嘗試采用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最準確地理解專業知識,又可以使英語和專業課的學習相互促進。因為這個專業的重心在歐美,知識都是以英語作為主要的專業技術載體。計算機學科具有較強的國際共通性,其表述、詞義和專業術語的理解和詮釋比較一致,并且有很多中文表達方式都是直接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實施“雙語教學”為學生以后查詢科技資料、閱讀科技文獻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打下基礎。因此,計算機學科應當開展“雙語教學”。
在雙語教學的授課過程中,課堂講解方式有以下三種:全中文表達;全英文表達;英文幻燈配以口頭中文講解。由于“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本身的特點,即使采用中文授課,學生都普遍認為難理解,更何況加上一層語言障礙,而且高職學生英語普遍薄弱,所以經過廣泛咨詢和學期中不斷調整,也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證他們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最后確定使用英文幻燈配以口頭中文講解的方式進行授課,也就是將重點、難點內容先用中文解釋,然后認識專業的英文詞匯、語句。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力求使抽象的網絡原理形象化、使學生理解更透切;嘗試雙語教學,使學生理解更精確。但隨著知識的日新月異及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仍然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1]崔煒榮.高校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原理》教學方法研究[J].軟件導刊,2012(3).
[2]王紅霞,劉麗.計算機網絡原理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大眾科技,2006(8).
[3]武凌.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
[4]張軍,季偉東.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及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2).
[5]云紅艷,趙志剛,李琳,杜祥軍.《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