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琳
漯河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河南漯河 462000
隨著近代臨床醫學的發展與進步,介入手術的探索與實施水平也隨之有所提升,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而言,介入術是其診斷實施的主要有效途徑。由于介入術操作危險、技術含量要求過高等諸多要求以及抗凝治療的不足和缺點等因素,致使在實施介入手術階段引發諸多病發癥狀,由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特性體現于安全系數較高、微創、恢復期間短等方面,所以致使其運用頻率較高且在臨床醫學上值得推廣[1]。本院選取了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受的25例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患者,對其發病因素和時間等方面分析、總結,現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本院隨機選取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受的25例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患者,其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6例,年齡均處于32~70歲,平均年齡處于(49.3±12.5)歲。
安排25例患者均接受心電儀器的監護和醫護人員的隨時觀察、記錄,觀察結果顯示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患者的主要表現有:①出現血壓下調至低于正常值的現象;②心跳次數減少,其頻率下降至45~50次/min;③患者面色呈慘白狀,相繼出現心慌、心悸等不良現象,更有甚于呈暈厥、休克狀況。調整患者姿勢如:使枕頭處于平置狀態,患者呈側臥狀或是有意抬高患者頭部位置,放低足下身位等,與此同時安排患者接受有氧治療且禁食硝酸甘油[2]。為患者以15~25 mg的量注射多巴胺于其血壓下調時,再相繼快速注射右旋糖酐注射液,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出現足背動脈搏動不良的現象,則需及時調試沙袋含量,避免患者受傷情況出現。在注射藥物期間,若患者出現頭暈、嘔吐、暈厥等現象時要切記將患者頭部偏向一端,同步觀察檢測心率儀器和血壓測量器,保證數分鐘內二者數值無明顯波動,方可依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工作。
經觀察發現,25例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患者中,18例患者存在將動脈鞘管取出后的25 min之內產生了血管迷走的現象;有4例患者的血管迷走現象發生在病房中;有3例患者的血管迷走現象發生于術后2 h內。進行系列搶救措施后,4例患者的思想意識于10 min內逐步清醒,剩余21例患者的心臟功能均可于30 min內恢復基本工作。
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影響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接受介入術的患者體現出緊張、焦慮等心理作用,由于患者年齡均處于32~70歲,多數患者知識閱歷有限,缺乏對介入手術的了解與信任度,其中病史較長的患者表現的更為強烈[3]。由于患者的緊張,所以在拔取鞘管之際導致血管內皮系統受到刺激,進而使得血管迷走神經伸張力度過于激烈,就會輕易導致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現象的出現。②當患者結束介入手術治療并將動脈鞘管拔出體外時,由于對施針部位的擠壓造成血管的舒張不適進而導致了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現象的出現。③據相關科學性報道: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現象出現的影響因素還與其身體疼痛感、體能消耗和血含量的降低有直接關系[4]。由于介入手術的嚴格要求,使得患者不得在術前進食;手術過程中由于沙袋的影響作用致使失血現象,進而使得血含量減少。④術后要求顯示患者需臥床12~24 h,保障側面肢體不受碰撞,此要求容易致使不在床上方便的患者染上尿潴留,導致膀胱腫大,進而引發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現象的出現。
本文針對分析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因素,將其防御護理措施加以整理如下:①由于心血管介入手術以一項醫學新科技的角色應用于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領域,導致患者對其了解較少、信任度較低,這就需要醫護人員的悉心教導、引領和講解,減少患者疑慮和緊張[5],使得患者保持輕松、樂觀的心情。患者也應在手術期間全力配合、信任醫護人員,嚴格遵從醫學合理指示并時刻注意進食禁忌,心懷良好心態積極面對治療。②若出現血含量缺乏現象:雖然患者需于心臟介入手術之前進行禁食規劃,但切記掌握好禁食時間,適宜時間段為3~5 h,物將進食時間延長。手術處理之后,多次少量飲水并進食清淡主食,爭取達到少量多餐的目的[6]。③時刻預防患者染上尿潴留,在介入手術圍期之間患者應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之下,逐步適應床上仰臥位排尿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幫助患者有效預防尿潴留;對于特殊無法適應此排尿方式的患者,需隨時設置導尿設施。④護理時對拔取鞘管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并將靜脈通道建立完善,將一切搶救時可用藥物、設備準備到位,充分做好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7]。⑤在拔取鞘管時,動作要輕柔、準確且力度要恰到好處,不能廣泛面積地用力壓制壓迫位置,不僅會導致患者疼痛現象的出現,還會加劇其緊張、慌亂氣氛。術后要通知患者良好效果,若效果不佳也可爭取家屬意見實行暫時保密措施,一切以患者身心健康、情緒作為首要考慮因素。
通過分析總結心血管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作為一項危險的病發癥狀,進而對患者灌輸科學醫學常識成為了介入手術圍期間的核心工作,幫助患者減少心理上的緊張與焦慮,達到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的最終目的。本案例患者中,在將動脈鞘管取出后的25 min之內產生了血管迷走現象患者人數較多,由此可見,將動脈鞘管取出體內的工作應格外留心并提起高度重視;血管迷走現象發生在病房中的患者達4例,應引導患者床上仰臥的正確姿勢,減少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率,進而提升心血管介入手術的成功指數。
[1] 錢保娟.心血管介入術后20例血管迷走反射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9(9):177-178.
[2] 張萍.心血管介入術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護理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5):43-44.
[3] 唐國賢.心血管介入術后68例血管迷走反射分析及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7):147.
[4] 王志英,杜春偉,黃玉蘭.心臟介入手術致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原因分析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2):1524-1525.
[5] 王建華,毛秀芳.心臟介入手術出現迷走神經反射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197.
[6] 錢保娟.心血管介入術后20例血管迷走反射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9(9):177-178.
[7] 劉文華.心血管介入術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護理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