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蓮
云南省紅河州中心血站,云南蒙自 661100
近幾年來,我州艾滋病已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且通過性傳播感染的比例逐年再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公眾對預防艾滋病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預防艾滋病的意識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重點。同時,管理好HIV感染者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對獻血者中發現的HIV感染者,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關愛,因為他們也是在來獻愛心,首次被發現為HIV感染者,他們在獲知陽性結果時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有的甚至會有一些強烈的心理反應,我們應給予正確的引導,避免其走極端,幫助其度過難關,樹立信心,延緩發病,提高生活質量,達到預防干預及阻止二代傳播。現將我站13年來獻血者人群中檢出的HIV感染者陽性反饋的心理反應分析如下。
2000—2012年12月紅河州208935例次獻血者中HIV確認陽性的獻血者363例。
1.2.1 抗—HIV檢測 分別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1種國產和1種進口試劑對所有獻血者捐獻的血液作2次ELIsA檢測,2次檢測由不同的2組檢驗專業人員完成。兩種試劑均呈陽性反應性者判定為抗—HIV初篩陽性,由確認實驗室進行確認。
1.2.2 抗—HIV確認 由紅河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抗—HIV確認實驗室采用Western Blot(WB)法進行確認。
對抗—HIV初篩陽性的363例感染者進行健康征詢、高危行為干預、指導自我防、心理支持;確認陽性后疫情24 h內網絡直報,10個工作日內完成首次隨訪,采取面對面的方式盡快告知本人,授權專人遵循保密原則與其當面訪談、咨詢、告知,正在確引導、轉介CD4+檢測、告知后定期電話回訪等,并填寫相關記錄。通過正面溝通、宣教、疏導,取得支持和理解后,與屬地疾控中心相關人員聯系安排其后續轉介和隨訪服務。
13年來在我州獻血人群中,共檢測抗—HIV 208935人次,其中確認陽性363例,判定為HIV感染者,確認陽性率為0.17%;對HIV確認陰性或不確定的獻血者告知今后不宜獻血,并于1、3、6個月,分別定期隨訪檢測抗—HIV,三次均為陰性,即為未感染HIV。363例HIV感染者心理反應階段分布情況:零階段:即未發生后續三個心理反應階段的感染者,多為文化程度較低、對艾滋病不知或了解甚少者占25.6%。在得知HIV抗體檢測陽性結果后,74.4%的HIV感染者心理反應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占59.8%,第二階段占11.8%第三階段占2.8%。第一階段:處于危機之中,這是一個涉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整體反應。心理上功能性損傷和能動性降低,認知功能減弱;注意力集中于生死、困境,感到生活無意義等,腦子一團糟;情緒情感異常;行為被動:缺乏活力,情緒消極,或過于沖動。第二階段:稍后數日(若不能獲得有效的危機干預與心理支持)會出現焦慮和抑郁,感到周身不適、失眠、頭暈等,常伴無助感、孤獨感、內疚感,不愿主動與人交往等。在這一階段,由于對生活與未來失去信心,自殺隨時可能出現。第三階段:在危機出現6~8周后,雖然危機癥狀有所緩解,但是感染者將面臨社會壓力與排斥,經濟和對自身健康的憂慮等問題,焦慮與抑郁會反復出現,社會效能力退縮,自我封閉,他們特別需要關愛支持。
人在遭遇重大突然事件后,因各自的素質、生活經歷、處境、社會支持系統、婚姻家庭等各種因素存在差異,心理反應會有所不同。因此,給予他們心理上正確引導及心理支持和最大限度的關愛和幫助是阻斷其心理反應向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加強宣傳教育信任和安全感是進一步溝通的基礎,遵循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則,將能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根據感染者不同的心理反應,采用適宜的方法給予正確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幫助其度過難關,樹立信心,早診斷、早治療、延緩發病、提高生活及生命質量和減少傳播、積極自我管理。對于情緒反應過度的感染者經正確的溝通和心理支持疏導無效應轉介到相應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服務平臺進行進一步診治;對于無明顯心理反應(零階段)的HIV感染者,幫助其認識自身身體狀況,消除對艾滋病“無癥狀期”的忽視,提高感染者接受醫療隨訪服務的主動性;對于心理反應處在一至三階段的感染者向其提供陽性預防的方法和技巧,展示HIV感染者積極生活的一面,幫助他們建立生存的信心和積極的人生觀,與其溝通如何正確認識和應對感染HIV后的身體、心理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面對疾病的平常心態,不夸大或縮小疾病,幫助其分析困難障礙,逐漸降低敏感性,讓其理解,促進其建立積極生活的態度、行動計劃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配合CD4+檢測和隨訪治療。讓其認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及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和對抗病毒治療、中醫藥治療和關懷救助等服務信息。全面、準確地向感染者傳遞艾滋病防治的相關知識。通過心理干預達到認識轉變,為行為干預作鋪墊。增強其面對疾病及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掌握積極自我管理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建立良好的健康教育咨詢服務平臺,使感染者避免被重復感染和感染他人(配偶、性伴、孩子等),從而防止二代傳播。以陽性預防策略為基礎的告知和隨訪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新感染的發生,這將對艾滋病的陽性預防和控制HIV的傳播及保證血液安全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大力宣傳艾滋病的預防知識,阻斷傳播途徑,管理好感染者。加強公眾對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使廣大群眾了解艾滋病是可以預防的疾病。健康教育是獻血招募中的策略,我州是艾滋病高流行地區,從低危人群中宣傳招募采集血液是保證血液安全性的重要環節。通過大力宣傳,把單一無償獻血宣傳與艾滋病防治宣傳融為一體且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通過政府部門、公共衛生機構、新聞媒體的力量將“血液安全與艾滋病防治”宣傳做大做強規范化推廣開來,并作為常態工作來做,從而解除擔心獻血傳染艾滋病的誤區,提高認知率,可促進公眾的知識、態度和行為改變,可促使不宜獻血的潛在獻血者進行自我排除,降低HIV“窗口期”的危險,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減少艾滋病經輸血傳播。讓公眾知道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是預防艾滋病等經血傳播疾病的傳播的有效措施,以增強青壯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讓公眾正確了解血液生理知識和防艾常識,同時保護公眾健康,從低危人群中招募獻血者,保證血液安全。達到有效推動無償獻血開展和有效遏制艾滋病傳播的雙重目的,更有利于我州無償獻血工作的健康發展。
[1] 何冰,王曉蓉,賈翠英.HIV初篩陽性者征求確認的心理反應調查[J].中國質量新聞網,2010(11):23.
[2] 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綜合管理工作手冊(試行),2010(1):7-21.
[3] 王銳,周知祥,魏平.在自愿無償獻血者招募活動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傳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