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艷
高中語文的學習要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天地。
被動地接受枯燥的知識,很容易就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和疲勞感,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享受而是一種負擔,語文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要首先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地培養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望和探索欲,其次才需要考慮應該傳授的知識本身的方法和方式。因此,這就需要高中語文老師通過在課前的積極準備工作中,多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采用多種形式,根據所要講的內容創設不同的課堂情景,對于不同的講課內容設計獨特的開場白和授課形式,既符合學生們的身心發展的實際和對于知識的不同的需求,又能達到很好的傳授知識的效果,同時很好地激發學生們對于語文課程的興趣,加深同學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要想提高工作進行的有效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理論知識融入到生活實際當中,理論聯系實際。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要提高高中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僅僅依靠課堂知識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們走出課本和課堂,走近生活實際,引導他們把語文知識的學習跟身邊的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加提高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活動,然后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一個綜合的計算,最后寫出一份問卷調查報告,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領悟。這遠遠要比枯燥無味地灌輸課堂知識有效得多。
語文教育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之間的互動的教學活動,傳統的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或者記筆記的上課模式,老師只是一味的滿堂的灌輸知識,學生們永遠只是被動的接受,沒有自己的思維和主動性,這與現行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新的課程體系的改革,不僅僅是對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時還要求受教育者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教育者更要積極地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調動高中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中的語文老師可以每周不定期的抽時間作為一個聽課者,讓學生們當老師來進行知識的講解,同時要求學生們要提前備課,準備教案,這樣的話相信學生們一定會用心去準備,積極學習。這樣激發了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同時,學生們在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方面也能夠得到提升和進步,對于講解的知識也能夠理解得更加透徹和全面,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和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得到了提升和發展,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學習者。
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你能夠給他提供多大的發展空間,他就可以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和能量。所以,在語文課程的教育教學中,語文老師要相信學生,為學生們的學習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空間,積極鼓勵同學們去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新,讓他們去做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情,不斷地從學習中獲得發展和進步。高中語文老師不斷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能夠讓學生們充滿興趣地去學習和在快樂中獲取知識,最終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為了保證語文上課形式的多樣化,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知識采用不同的上課形式,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現不同的任務角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會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成為“老師”,以他們自己的眼光來觀察和判斷事物;老師們還可以采用話劇表演的形式,提前告知學生們所要扮演的角色,學生們一定會積極的進行準備,或者制作、使用一些道具之類的東西來給自己的角色加分。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方面,語文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根據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實際,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需求,把語文知識的學習與他們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不斷地增強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對于語文知識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