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莉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小學)
體育精神興校、乒乓文化育人一直是傳統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立德樹人”教育精神的提出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啟示。以乒乓活動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不但要堅持,更加要拓展。家、校、社區多方參與的立體式乒乓活動文化體系必須建立起來。
現代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實際上,學生個體的德育、智育與體育發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三者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共同進退的內在聯系。近年來,包括我校在內的很多中小學以體育教育為切入點,以學生們熟悉與長期接觸的校園環境為依托,培養出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中小學生心態、志趣和精神面貌的科學導向,帶動其德育、智育的共同進步,促進德智體三大素質要素在學生個體成長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和相互推動。乒乓活動文化的育人功能本質上源于體育與德育、智育的交融性。乒乓活動的展開鍛煉了學生們的機體運動能力、反應平衡能力,在強健身體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大腦,間接提升了學生們對學科知識的認識與吸收能力。
國球精神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扶助作用其實正是體育文化對個體德育發展良性影響的體現。乒乓球是我們國家的傳統優勢體育項目,被稱為中國的國球。作為一種體育運動,乒乓活動文化之所以有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其原因有二:首先,乒乓球曾經無數次地為我們國家爭得國際榮譽,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史同樣也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奮斗史,它代表的是一種自強、向上、不斷追求與突破的人類精神。對乒乓文化的深入學習不但有利于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培養,更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堅韌不拔的個人品格。其次,對于很多體育運動愛好者來說,乒乓球不但是一種運動形式,更加是一種生活習慣。它代表的是健康、蓬勃、自信的人生態度。在學生群體中推廣乒乓文化,既是在向他們傳達一種國人精神,也是在向他們傳授一種運動技能和健康理念,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體會體育文化自由、多元、拼搏、友善的實質與內涵。
乒乓活動文化在我校的推廣與建設由來已經,在積極了許多寶貴經驗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在實我校的校園文化體系的同時,也豐富了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促進了他們綜合素質與個人品格的提升。在長期的校園乒乓活動文化建設歷程中,筆者自身也深刻領會到體育精神的博大和堅持乒乓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校園乒乓文化不但要貫徹、要堅持,更加要延伸與拓展。
十八大的召開和“立德樹人”教育精神的提出為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流入了新鮮血液與全新動力。所謂“立德樹人”教育精神,它有兩點內涵:首先,結合當下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教育必須突破智育為先的傳統理念限制,在重視智育的同時還需要抓緊青少年學生的德育工作。其次,對下一代的教育不應當局限在校園空間的小范圍內。教育是關乎整個國家與社會未來的大計,是每一個國人的都應當肩負起責任,它既需要傳統教育力量的傾性投入,也離不開個人、家庭、團體及社會力量的共同關注。乒乓活動文化的拓展與延伸、新的乒乓活動文化的形成必須要緊扣十八大“立德樹人”之精神,做到以體育文化推動學生德育發展,舉家、校、社區多方合力促進乒乓活動文化體系的充實與更新。
(1)明確學校在家、校、社區三位一體的乒乓活動文化體系構建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乒乓活動文化由一種校園文化拓展成學校與家庭、社區的共同教育文化的過程離不開學校這片最初孕育它的土壤。作為乒乓活動文化的發起者,學校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明確自身責任:乒乓活動文化的構建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活動目標的確定、計劃的制訂需要科學的規劃、精心準備,潛在的問題也需要思考與預防;從學校與家庭、社區在乒乓活動文化構建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學校是乒乓活動文化傳播的主動方與引領者,相關活動的組織與溝通平臺的搭創建都需要學校方面的發起;學生是乒乓活動文化構建的受益者和重要參與方,也是學校與各個家庭之間的聯系紐帶。學校是學生們的集中聚集地,乒乓活動文化體系的構建需要學校方面加強對學生們的體育文化教育,保持與學生個體之間的有效溝通。
(2)創建家、校、社區乒乓文化交流平臺
乒乓活動文化的構建需要群策群力和大家的共同參與,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家、校、社區三位一體的乒乓活動文化的構建缺乏的并不是當事各方的參與熱情,而是一個能促進有效溝通的平臺。現代教育應當適當融入現代技術的參與,家、校、社區乒乓文化交流平臺的建立可以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創建一個乒乓文化主題網站,用以記錄各方的活動參與感受和對乒乓文化體系構建的意見、建議。
(3)豐富乒乓文化活動
活動是乒乓文化構建與傳播的具體方式和手段,活動形式的選擇直接影響著乒乓文化的構建成效。而活動的發掘既可以圍繞著主題文化的背景展開,也可以選取對乒乓球運動的操作實踐為內容。具體來說,乒乓球是一項有著較久遠發展史的體育運動,它的發展歷程中存在著很多軼事、趣聞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素材,可以發掘成為如主題講座、乒乓球知識展覽等活動的組成內容。同時,乒乓球也是一種操作性強、容易上手的體育運動及游樂形式,故而乒乓文化活動也可以以考驗運動能力、手腦配合能力的親子活動及游戲為形式展開。
(4)強化學生在乒乓文化活動中的傳導作用,發揮社區聯動作用
在乒乓活動文化的構建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視作為一個輻射源,將其在學校中接觸的乒乓文化和培養出的信念、意識傳遞給自己的家庭和所在的社區。學生群體是最先接觸乒乓活動文化并在其中受益的對象,同時也是學校與各個社區、家庭之間的聯系紐帶,他們在學校中的所得會直接體現在其家庭生活和社區活動中,是不可以小視的乒乓文化傳播力量。此外,社區是人員聚居的地方,也是信息傳達與流通的高效率地帶,在家、校、社區三位一體的乒乓活動文化構建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考慮到社區人口密度大、信息影響廣泛的特點,在乒乓文化的建立應當充分利用好其聯動性,讓將乒乓文化活動深入社區。必須加大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互動,保證乒乓文化信息在社區內的流動與更新,最大程度地發揮社區在乒乓文化建設中的功用。
[1]包瑞江.校園體育文化在素質教育建設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11).
[2]王新甫,李紅松.打造乒乓文化,用國球精神育人[J].華人時刊(校長),2012,(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