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兵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中心小學)
《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又是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等特點,課程內容應該能反映出社會的需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首先重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培養的當然是首先熱愛祖國的有文化有素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會議有關精神和《義務階段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遠程研修有關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小學數學教材的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我國在人類發展史上數學取得的光輝成就,了解我國數學家奮斗的歷程和數學發展的歷史,更讓學生通過學習充分認識到在現在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學習十進制計數法、分數、小數、勾股定理等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應精選恰當的教學素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同時,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實踐,許多數學概念和公式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而在數學知識的整體機構中,無論數量之間、形體之間、數形之間及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之間無不存在這一直和未知、有限和無限、特殊和一般的邏輯關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剖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來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學生熟悉的生產和生活實例引入,再引導學生從這些具體例子中提煉出有關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應充分發揮自身形象和人格所體現的影響,并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性,結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恰當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德育教育,以實現教書育人雙效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程性質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和諧、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重視學生好奇心的培養,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和標新立異,尤其關注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積極探索、認真求證,以期取得預期的目標,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當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為前提,這就必然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夯實“雙基”,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和科學的解題技巧,以打好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根基。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勤于思考、大膽嘗試,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掌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方法,例如,類比法、逆向思維法、數形結合法、不完全歸納法、發現法、綜合分析法等,并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總結,引導學生結合不同情況采取不同不過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師的不懈追求。那么,怎樣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首先,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認真研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因為《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全面,能實現“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三維目標”的巧妙結合,這表現在:不僅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掌握,更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身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符合自身程度的發展。其次,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和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積極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氛圍,尤其制作出精準、恰當的教學課件,使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的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第三,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的差異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個體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都不是一樣的,這種個體差異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所需要的時間會產生不同。而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是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所以,為了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人格上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在學生過程中和學校生活中認真關愛每一位學生,充分認識到每一位孩子都是可愛的,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而最大限度的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義務階段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
[3]走進新課程——與新課程實施這對話.
[4]課程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