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輝 叢昕 劉媛媛
(哈爾濱劍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國內手機用戶量的急速發展,為3G移動網絡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同時也使3G人才需求量急劇攀升。根據世資訊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表明:預計目前國內3G人才缺口將達到50萬人以上,尤其是復合型人才更為奇缺。
但是,同其他的普通高校一樣,我國的民辦院校也普遍采用“一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學校教育為中心,采用固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固定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固定的理論和實踐專業技能的培養方法和考核標準,強調“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所具有的優點是:所培養的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層面寬,面向工程領域的專業技能的“再塑性”強,是一種適合于“通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然而,這種“一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明顯不足之處:忽視了企業對所需人才的特定專業技能要求,所培養的學生面向工程領域時對特定崗位的專業技能要求的適應能力明顯不足。企業對所需人才需要通過“再塑”,經過特定的專業技能培訓,才能滿足企業對崗位的專業技能要求。從而使人才培養的周期增長,重復教育還會使人才培養的成本增高。由此可以看到,這種“一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的人才需求之間出現了較寬的“斷裂帶”,尤為突出的是: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面向企業對緊缺人才的需求時的“動態跟蹤”能力大大削弱,是一種不能很好滿足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其他的專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尤其是民辦本科院?!耙耘囵B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定位”。因此,民辦院校要培養的是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如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我們民辦高校的首要任務。
校企聯合是指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踐工作有機結合的教育方式。校企聯合通常作為開展繼續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它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高等學校的教育資源,又能為企業做好職工的繼續教育工作,為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校企聯合辦學對于企業和高校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企業來說,實現校企聯合開展辦學,不僅能夠提高企業職工的技能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且通過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可以節約企業的培訓成本,提高培訓質量;對于高校來說,可以通過面向企業來探索教育的其他途徑和模式,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同時也解決了辦學經費不足和實習實驗基地缺乏等問題。
國外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成功運用校企聯合共建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出現了多種典型模式;在我國,高等學校方面,在開展繼續教育中往往偏重于各層次的學歷教育,而與企業一起聯合辦學,舉辦有針對性的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卻較少,因此,其沒能合理配置和使用好自身的教育資源。我國部分院校的成人教育采用了校企聯合辦學的形式。
民辦高校的定位就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適合于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研究和探索高等院校可采用的能夠很好滿足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踐方法,打破傳統的“一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適合于緊缺人才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鑒于校企聯合辦學所具有的積極作用,我們借鑒這一模式,提出了“二元化”緊缺人才培養模式。
我們提出的“二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的是校企聯合專業共建,校企人才培養資源優勢共享互補,“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可根據企業對緊缺人才的需求情況,采取在人才培養的全程實施校企聯合專業共建的“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并由校企聯合專業共建雙方分別發揮各自不同的人才培養資源優勢,分別交替實施不同的教學環節,將“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有機融合。這種“定制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可以相對長遠地滿足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可采用“半定制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根據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的專業技能要求,選擇若干相關專業,在由高等院校完成主體性的“通才”教育的基礎上,在人才培養的后程階段,融入企業對所需緊缺人才的特定專業技能的強化訓練,實施“再塑”的輔助性的“專才”教育,快速提升所培養人才對崗位的專業技能要求的適應能力,是一種在短期內可及時滿足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定制式”和“半定制式”的“二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地縮小和消除存在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之間的“大斷裂帶”,實現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緊缺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是一種能夠很好地滿足企業對緊缺人才需求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當然,“二元化”緊缺人才培養模式尚存在著一系列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二元化”緊缺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踐的可行方法是很必要的。
[1]李祥臣.關于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EB/OL].[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