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丹 黃燦彬 常 煒
(1.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同濟大學汽車學院)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和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國高等院校已經普遍開展了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希望通過就業思想和就業技巧的滲透提前幫助學生在就業前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和相應準備,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然而由于起步較晚,完善的教育體系尚未充分形成,專業化的職業發展教育隊伍也未能很好構建,再加上我國學生自我認知欠缺、自我意識淡薄等各方面的問題,導致高校職業發展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在這種情況下,院系層面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職業發展教育發揮應有作用。
為了能更好的掌握學生對于目前職業發展的基本了解和相應知識的掌握情況,筆者于2011年11月設計問卷對學院即將面臨就業的三年級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研,并在之后對調研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最終在學院三年級本科生中共隨機發出問卷11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抽樣率接近50%。
1.在知識掌握方面
(1)70%的同學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概念比較清晰,主要集中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方面,但其中85%沒有系統的得到相應知識;
(2)已經了解職業發展概念的同學中94%對于這些知識還是認可的,覺得應該能有所幫助,但是僅37%的同學認為自己確實在用這些理論知識指導自身職業發展;
(3)職業發展教育以傳統講述為主,80%的同學不能從課堂上很好地獲取求職與面試技巧等方面內容,更不要說運用這些技巧提升職業競爭力;
2.在自身職業發展規劃方面
(1)受調查同學中,98%的同學已有未來的大致發展方向(出國、就業、讀研),還有2%的同學不清楚自己畢業后要作何選擇;
(2)已有大致方向的同學中41%在面對職業發展,還是有比較大的困惑,或者是認為自身不清楚,或認為不會處理選擇,或認為容易受其他人影響,或認為了解信息不多;
(3)而在面對這些困惑時,57%的同學還是認為如果可以做到更好地自身綜合分析,將能解決自身困惑,但是顯然大家在這個方面有相當大的困難。
3.在學院職業發展指導教育方面
(1)83%受調查的同學表示學院還應提供更多的就業發展指導,他們愿意參加相關培訓和教育活動,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職業發展;
(2)內容方面60%左右的同學支持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求職技三個方面的教育,僅40%左右的人對創業和人力資源管理感興趣。
(3)形式方面,77%的同學愿意參加互動性的教育活動,而不僅僅是上課聽講;
(4)60%的學生愿意得到在職業價值觀的澄清、學長案例和職業信息的分析等方面的分享交流。
1.目前學校已經開展了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職業生涯教育,然而由于多種原因,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于職業發展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但對于實質的把握不足,對于應用到自身的職業規劃的指導更少。
2.很多同學對于畢業之后,出國、讀研、就業都已有了初步的打算;但也能夠發現在做出此計劃時他們并沒有經過太多的理性分析;而對于未來,對于真正的職業發展,很顯然他們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思考和準備,。
3.很多同學、未能主動、清晰地掌握目前就業環境真實情況,對于自己將要面臨的就業競爭、職業發展等各方面的認識不足,不能很好地辨析自身職業發展的定位。
4.學生對于針對性更強,能夠直接感官的交流式職業發展教育具有明顯的好感,并且希望能通過實際的學長職業發展的案例對自身職業價值觀的樹立和職業發展規劃定位提供更加直接的幫助。
1.強化專業針對性。院系應該更多從學科特點、發展前景、學科發展、畢業生就業環境、學生特點等特殊性出發,更好把握本院系學生的真實成長、就業、發展需求;同時,挖掘學科專家、已畢業學長、對口企業等各方面資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全方面信息,從而使院系層面的就業發展教育更加具有專業針對性、真實可靠性。
2.增強互動體驗性。院系層面職業發展教育必須克服以講述、傳授為主的教育形式,改以更加靈活的、有吸引力的、有感染力的方式,如案例討論、模擬面試、角色互動、交流問答的方式來開展,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的體驗到未來的工作,觸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3.注重教育持續性。院系必須明白職業發展教育不是臨時的、突擊性的就業指導,或者純粹的、短視的就業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院系必須時刻注意,把握就業發展教育的實質、持續的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增強,從大一開始,根據各年級學生不同特點,面向學生大學生涯開展持續的的全范圍的、系統的職業生涯教育指導。
1.針對就業環境,明確就業理念。院系層面應該更有針對性的幫助院系學生更加清楚就業環境實際,解析“準人才”與“人才”的區別,結合就業區域選擇、行業與企業選擇、職位選擇等各個方面,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經濟發展狀況,把握行業特點,將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樹立更加清晰、科學的就業理念。
2.臨近畢業選擇,做好職業規劃。院系應該在學生畢業選擇的過程中幫助,幫助學生認清現實,理性分析,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最有利與自身發展的職業發展規劃。
3.直面就業競爭,提升就業技巧。目前存在的就業困難,對于重點高校學生來說并不是找到工作,而是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好的”工作,必然面臨更大的,來自于更多優秀人才的競爭壓力。院系(特別是理工科院系)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就業技巧的提升,通過簡歷制作、面試技巧、溝通技巧等技能的提升,來提升學生競爭力。
4.應對職場升遷,儲備綜合技能。職業發展不僅僅是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發揮自身作用,實現自身價值、社會價值。院系也應拓展視野,幫助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地、充分地提升自身組織、領導、溝通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來更好地應對職位升遷,實現價值。
[1]孫皎皎.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研究[D].東北大學,2008.
[2]樂曉蓉.高校體驗式生涯規劃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滕杰.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探索,2011,(1):148-149.
[4]陳靜.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5):8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