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玲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
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對高職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對高職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教育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等多種因素。其中,教師的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工學結合過程中,科研職能力的執行者是高職院校的教師,他們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沒有科研的教學是空洞無物、簡單乏味的。
針對目前高職外語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本課題組以我院高職外語教師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總結,43%的被調查者認為有任務時才會參加科研活動,占各調查項之首。從中不難看出,有一部分教師存在懶惰思想;19%的被調查者認為參與科研是評定職稱的需要;2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想做科研,但苦于自身經驗不足,不知如何開展教學改革和科研課題研究,當然,最后一個問題更多存在于青年教師中。調查問卷的結果充分表明,高職外語教師科研能力有待提升,開展科研的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和探討。
為了走出目前高職外語教師科研能力不盡如人意的困境,提升高職外語教學團隊教師整體科研能力,基于在可控范圍內調研結果,本課題組研究制定并實施了《外語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實施方案》,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以期提升高職外語教師科研能力,推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為了推動教師參與科研,行之有效地開展科研活動,成立了科研領導小組。由系主任擔任組長親自指揮,組員為另外2名教授。領導小組有責任、有義務為全體教師提供科研信息、網站;為教師推薦閱讀書籍,并建議學院圖書館購買、訂閱相關雜志;督促教師完成科研任務,定期驗收;指導本系教師科研活動,對科研成果予以鑒定。
全體教師應對自己的科研興趣進行定位,每人可以確定一或兩個研究方向。成立科研小組,并選出小組長,以確保科研工作順利開展。每月月初以教研室為單位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匯總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在教研室學術討論后,將問題匯總到科研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將問題歸類,劃歸相關科研小組;科研小組可據此形成科研題目,申報各類科研課題。
交流、互通有無是科研學術提升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充分交流、討論,才可以更加明確科研方向,有的放矢地開展科研活動。交流包括兩部分:一是內部交流;二是外部溝通。內部交流通過交流讀書心得、培養青年教師、分享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等方式開展。“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汲取前人智慧;科研帶頭人培養青年教師,向其傳授教學經驗,帶領他們參與科研課題研究;在外進修、參加學術會議的教師,返回學校后召開報告會,分享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外部溝通是通過鼓勵教師出席學術會議、繼續深造、提高學歷來提升科研能力。只有走出去,博納眾長,交流經驗,才能更明確科研前進的方向,避免重復勞動。
科研領導小組根據教師職稱、科研能力不同,對每位教師的科研成果加以驗收,并公開通報科研成果。根據《教師科研成果獎勵方案》給予完成科研任務的教師以獎勵。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結果。傳統語言教學注重教師的一言堂,忽視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期以來,語言教學中更多注重了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研究性。隨著各類科研課題的開展、完成過程中,通過對資料的翻閱,教師汲取了各種教育理論的精華,逐步意識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和缺點,紛紛對傳統教學方式提出了質疑。通過對高職教育的研究,使教師更加意識到了職業教育的深遠意義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從而更加明確了教學的方向。在前進中摸索,不斷調整方向,使傳統教學與科研合理結合,真正探索出了傳統教學與職業教育的結合點。因此,課堂教學中開展科研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構建中,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意識。教學相長,相得益彰。在近兩年中研究中碩果累累、成績顯著。省級科研立項已由2008年只有一人獨攬的2項增長為3人分享的省級4項、部級1項、校級5項;僅2009~2011學年內撰寫論文16篇,參與研究編寫高職教材4部。
作為一門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建構主義和認知學習觀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自我構建的,那么建構的過程就要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如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學習興趣等。而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都是教學科研中研究的對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意識到了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存在,通過科研課題的研究,真正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控制、利用這些非智力因素,從而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又從實踐中發現總結教學規律,提升教學質量。
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評價的作用不容忽視。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僅具有評定功能、反饋功能,同時對學生還有鼓勵和促進功能。通過教學改革課題研究,教師充分認識到了課程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在科研課題領導小組的帶領下,商務英語專業、英語師范教育專業率先開始建立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體系中以文字的形式總結了現開設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與方法、選用教材及參考書目、教學規劃以及對學習者的考核標準。有了課程評價,教師有章可循。無論是否講授過此門課程,只要參照課程評價,都會對教學開展明確定位,實施教學。目前,其他專業也正在制定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以規范教學活動。
本課題組研究探討高職外語教學團隊科研能力提升,出發點和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外語系在職教師。研究對象僅限于外語專業,所制定的能力提升方案也是基于外語類教師。故對于其他專業教師的指導性、可借鑒程度有待研究考證。
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書育人、教學質量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的追求,應持之以恒,堅守信念。
[1]陶也青,劉葉彪,朱盛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三方角色定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2):89 -91.
[2]姜暉,孫永君.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23-124.
[3]黃國文.從以結果為中心到以過程為中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