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高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商業銀行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存在一直制約著金融體系的改革與發展。因為整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額依舊十分龐大,解決起來還是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難度。本文從分析美國次貸危機的產生原因入手,引發對我國商業銀行防控不良貸款的必要性的思考,并研究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及防控對策,從而保證從根本上防止不良貸款現象的出現,保障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與運轉。
對美國次貸危機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發現,次級按揭貸款人在利率和還款方式上,常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有著更為嚴格的還款方式,這本應是個很正常的問題,卻由于美國過去六七年以來證券市場價格上漲、金融創新活躍、信貸寬松等的影響,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而美國某些金融機構為了自己的利益,縱容次貸的擴張,造成了次貸違約規模的擴大,引發了危機。與其說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是一次偶然,倒不如說其偶然性中有著很大的必然性。其原因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由松到緊的變化有很大的關系。這一時期連續的利率下降,是美國次級房貸市場泡沫起來的 主要原因,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了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些原因包括:一是貸款各機構之間盲目降低貸款條件,讓危機有機可乘。很多貸款機構為了一己私利,調低了貸款人的信用門檻,“零首付”、“零支付”等貸款方式甚至出現在許多次級貸款機構里。更有一些房貸公司捏造虛假信息,使一些不合格貸款人的借貸申請也能通過。二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過膨脹后一直降溫,購房者難以通過將房屋出售獲得融資,因此還款逾期的情況大幅增加,整個房貸市場可能就會產生嚴重動蕩。三是美國金融機構不斷提高利息,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加重,還款壓力增大,由此出現大量違約現象。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種經濟條件下,金融行業難免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且不同性質的企業所遭到的風險也有所不同。商業銀行最顯著的特點是負債經營,這種經營方式有其獨特的地方,它決定了商業銀行從創設之日起便和風險有了不可剪斷的聯系,商業銀行由此必須承受源源不斷的風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各種經營活動都是建立在有借有還的基礎上的,所以商業銀行的風險帶有與信用活動緊密聯系的性質,都可以歸結為一種信用風險。而且,商業銀行的風險還是一種貨幣資金損失的風險。所以必須做到正視風險的出現,并在恰當的時間內,研究出良好的解決方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范。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雖然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是其源頭就是不良貸款。綜上所述,確保信貸款項的回收,防止不良貸款的出現是商業銀行的首要任務之一。
銀行業難免會有風險,而且銀行業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風險又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危及范圍相當之廣,一旦有危機出現,就很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其后果不僅僅只是銀行業本身,甚至會波及到國家的政治領域。美國的次貸危機可以很好地證明這一點。因此,相關部門對風險的監管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商業銀行首先要做到經營謹慎,履行好自己的職能,做好本職工作,無論是什么時期,均不能放松警惕。有關監管部門要研究提高對風險的快速防范能力,保障金融行業的穩定與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是依靠制度來治理,治理結構單一,缺乏必要的靈活性,造成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低效率。其治理結構單一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1 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
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權關系一直是不明確的,因此對于商業銀行的利潤也就不可能會有有效的監督機制。一方面,銀行的上一級的代理者,可以冒著道德風險,與銀行的上一級委托者在利潤上討價還價,通過一系列的欺騙的方式來占有剩余索取權;另一方面,銀行下一級的委托者,由于沒有剩余索取權的占有權,對銀行的業務也就做不到百分百努力,對銀行的一些不努力工作者也就缺乏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
3.1.2 債權軟約束
債權軟約束是指銀行在向企業貸款的過程中,沒有做到商業約束性原則,導致企業的資金運用超出了當初的預期范圍。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漸取代了中央財政,成為國有企業的主要資金供應者。我國商業銀行的特質,決定了它承擔著我國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雙重責任,同時也使其不受技術水平的限制,主要滿足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
3.1.3 進入與退出的障礙
除去國有商業銀行,其他產權主體不容易通過商業交換依法進入,同理,也就難以依法退出。雖然有一些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低下,甚至資金嚴重損失,但它們依舊不用擔心會破產倒閉,因為中央政府是它們最終的貸款人。
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相對較薄弱。我國商業銀行雖然有自己的貸款管理體系,但長時間不進行改革完善,呆板老舊,不能做到全面的采集貸款信息,已經不能適應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更談不上對貸款的管理了。由于疏于對貸款信息的管理與監督,導致對借款申請人的信息了解不全面,對借款人所在企業的經營背景更加不清楚等等,一系列的弊端造成了銀行貸款的盲目性與風險性。
我國商業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目光狹隘,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進而僅僅追求借貸規模的擴展,妄想以此來稀釋不良產,卻沒有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不良貸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逐漸加大,這樣的只顧追求眼前利益的發展方式最終只會危及到銀行的長遠發展。因此,商業銀行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一做法所存在的弊端,只有思想上跟進了,才能付諸于行動,才能改善銀行不良貸款這一嚴重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產權結構,這一結構從根本來看并不利于銀行的效率提升和改善。我國商業銀行改革應該在鞏固已有結構的基礎之上,發揮創新功能,通過上市或引進戰略投資者來實現對現有機制的改革完善,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機制。
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現象之所以不能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健全的不良貸款管理體系。應在銀行內部逐漸建立完善的不良貸款管理機制,來適應商業銀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發展的需要。在建立次機構的同時,還應注意銀行內部的整體管理機制,實現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管理的制衡機制。
政府應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的職能中心,從對經濟的大力管理上轉移到對社會管理職能方面,明確知道應主管哪方面。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下,政府應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保證社會政治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轉,做到適當放權給銀行。只有政府將自己的職能發揮得恰到好處,才能讓銀行按照市場規律正常經營,才能減少不良貸款的發生。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直接關系到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化進行,關系到銀行業的發展穩定,與整個金融業的繁榮發展息息相關,更與我國的經濟體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關系。只有解決了不良貸款問題,我國商業銀行才能朝著健康的方向不斷發展,我國的金融業才能在世界競爭中處于領先的地位,我國的經濟體系也才能蓬勃發展。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改善這一問題的措施,能起到切實可行的作用。
[1]曾康霖,虞群娥.辯證地看待銀行業的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J].金融研究,2003(7).
[2]白凱.混業經營: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