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冀玉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經濟現象的多樣化,對提供經濟信息的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從會計行業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會計的相關行業規則越來越多,對會計從業人員在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分析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越來越細致、越全面,需要不斷對知識更新才能適應和跟上會計工作的發展步伐。會計作為一項管理活動,會計從業人員個人素養直接影響到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所以,在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對提高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水平有很大的意義。
會計人員職業素養是會計從業者對該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職業素養是指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可以通過校企文化熏染、品德形成、技能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陶冶和鍛煉等方式,形成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及其崗位需要的職業認知、就業技能、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及其心理狀態。
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主要包括:(1)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首先要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會計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首要條件,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做盡職盡責。其次,要誠實守信。在會計工作中堅持誠實守信原則,不做假賬。第三,要克己奉公。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會計人員常處于多元利益主體矛盾的焦點,因此,會計人員應確保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并依法實施會計監督。(2)較強的專業業務素質。會計作為一門有著較高專業技能水平要求的學科,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過硬的專業業務素質是會計人員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保證。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水平,才能從較高的視角上把握工作的運行規律,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具備較強的法制觀念,在法治社會中,會計人員必須熟悉會計法律制度和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能夠在為實現企業依法經營保駕護航。
(1)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加入職業素養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高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校教學中不斷感受到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要求,讓學生有一種置身于職場的感覺,對其今后從事會計工作起到很好的“熱身作用”。會計專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大多要參與企業重要的經濟信息,要經常與企業重要物資接觸,而大學學習期間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教學中加入會計職業素養教育,樹立學生會計職業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操守,為學生將來順利地走上會計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2)會計作為一種經濟信息語言,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客觀、真實的會計信息,為報表使用者提供經營預測和決策的依據。所以,在工作中能夠堅持嚴謹客觀的工作態度,對會計從業人員來說是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加入職業素養教育有助于學生盡早形成嚴謹的工作習慣,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員的轉變。
以我院會計與統計核算專業為例,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建立以“責任、愛心、誠信”為主要特征的品格素養課程體系、文化素養課程體系、職業崗位素養課程體系,把教育內容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為基本要求,突出學生自我行動,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促進個性化發展。
(1)品格素養教育體系。該體系通過第一課堂和題二課堂實現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社會使命、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職業理想的培育目標。第一課堂課程內容包括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管理溝通、陽光心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第二課堂按照主題教育以班會形式實施“愛心、誠信、責任”主題講座及參考學生綜合德育成績。
品格素養教育課程的評價與考核采用第一課堂考核和第二課堂考核相結合。第一課堂課程考核執行學院考核管理辦法。第二課堂成績考核按照學生德育管理辦法進行,每個主題滿分100分,成績在60分以上為合格,并記入成績檔案。
最終由系部學生科、課程授課教師對該板塊的教學實施和考核。
(2)文化素養教育體系。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情感,提高經濟文化底蘊。通過第一課堂課程會計金融文化、貨幣銀行學、區域經濟熱點分析、經濟學與現代生活4門選修課和市場營銷、社會經濟調查兩門必修課程實現教育目標;第二課堂組織學生在校內文化展館和校外博物館參觀,以自主學習為主線,教育與活動互動。
文化素養課程評價與考核采用第一課堂考核和第二課堂考核相結合。第一課堂課程考核執行學院選修課管理辦法。第二課堂考核內容為該課程大綱規定的社會實踐內容,突出過程考核和綜合評價。每門課程滿分100分,成績在60分以上為合格,并記入成績檔案。
(3)職業素養教育體系( “會計職業崗位實訓”課程)。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會計職業崗位的基本特征,培養職業情感,提高職業技能。課程以“精極強能”為特征,以會計職業崗位工作體驗為內容,由“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統計實訓”、“納稅實訓”和“會計電算化實訓”五個實訓課組成。
職業素養教育板塊( “職業崗位實訓”課程)評價與考核按照學院實訓課程考核辦法,考核成績滿分100分,成績在60分以上為合格,并記入成績檔案。
學生可以在兩年半學制期間內完成素養教育計劃規定的學習和活動內容。在素養課程考核中,一律采用過程考核、結果考核、綜合考核相結合的評分方法,頂崗實習前由學生、教學管理部門聯合進行綜合評定,符合條件者頒發證書。
通過在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職業素養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較顯著效果。
(1)優化了課程設置模式。傳統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更傾向于課堂理論教學等專業技能的培養,而素養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極少體現,就導致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不能和理論教學同步提升,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和個人職位的晉升產生了消極影響。同時,也讓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產生質疑,影響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職業素養教育,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滲透職業素養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不斷提高個人職業素養,實現課程設置模式的優化,在學校教育中真正完成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2)實現課堂、實訓場所和社會等環境多方位育人。環境育人即通過創造和利用課堂教學、實訓室、校史館以及開展校內第二課堂主題活動和校外活動等有利資源來推進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生活和學習的環境,所以應該努力營造優良的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使學生從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養的內化,對職業的社會現狀和職業的發展更有信心,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為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和生理的準備。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關系到會計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甚至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所以,在高職教育中納入職業素養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學校教學中納入職業素養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同時形成正確、積極的職業觀和就業理念,讓學生在環境的無形約束力中提升職業素養。
[1] 李小駒.淺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D].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009.
[2] 孔德軍.高職會計專業職業素養項目課程設計[J].商業會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