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農場 孫健
一個企業的循環經濟價值鏈是由內部循環經濟價值鏈與外部循環經濟價值鏈組成的。本文運用循環經濟與企業價值鏈理論,分析如何在企業建立循環經濟價值鏈管理體系,并提出相關的發展對策。
(1)發展循環經濟是指改變傳統的依賴增加資源投入來促進經濟增長的經濟模式,轉變為人與自然、經濟協調發展,依靠生態資源的循環利用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循環經濟與“低投入、高產出、低開采、高利用”的傳統經濟的區別是它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即:減量化原則、再利用原則、再循環原則。企業價值鏈是指由一系列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構成的,從最初的供應商獲取原材料加工制作到最后產品成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供應商、運輸公司、制造廠、零售商等。這些環節環環相扣,具有關聯性并相互影響。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企業已經不能滿足傳統的價值鏈形式,而是大力發展將循環經濟與企業價值鏈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基礎,以循環經濟的四個特征為原則,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并對整個企業的價值活動的增值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在企業的管理方面,通過對企業價值活動的調整,將更多更好的企業資源整合到一起,取得價值鏈管理上的主導權,將整個價值鏈的管理品味提升上來,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傳統的企業價值鏈受到循環經濟兩個方面的影響和制約。一方面,應該努力實現企業的價值鏈向環境價值鏈轉變,把環境的消耗當作一種成本計算價值的分析系統當中去,使企業不再單純地依靠傳統的線性價值鏈模式,不僅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當中的經濟成本考慮在內,而且考慮到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排放到自然當中的廢棄物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克服傳統的價值鏈不完備的局限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價值鏈成本分析的觀念,使原來傳統的價值鏈更加完備、科學、合理化,真正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對傳統的價值鏈進行改造調整,延伸并拓展傳統的價值鏈模式,重組原有的價值鏈模式,使之更向市場化靠攏,形成獨特的市場價值鏈模式。通俗的解釋就是循環經濟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進行回收再利用,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延長企業的價值鏈,使原有基礎上的資源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利用價值。
企業在進行循環經濟價值鏈改造時應注意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把降低價值鏈成本作為提高企業增值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進行改造的過程中,企業要堅持差異化原則與權責統一的原則,把科學管理與效益優先更好地結合起來。對企業進行的基于循環經濟價值鏈的改造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購環節的改造,研發與生產過程的改造,營銷與售后方面的改造。具體包括:
(1)在原材料采購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原材料對于企業的適用性,還要注意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的使用對社會與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也就是經常涉及的環境成本概念。
(2)在研發與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環境成本的處理,也就是包括排放污染物的成本控制、三廢處理的成本,努力減少在污染罰款、環境稅以及一些副產品相關處理等方面的費用。
(3)在營銷與售后方面,需要注意回收利用廢品所追加的價值,從對廢棄物品的填埋、再造、收集、運輸和拆扣一系列過程所產生的費用進行追加利用,以縮減處理廢棄物產生的費用開支。
企業價值鏈的內部管理體系包括輔助作業體系、基本作業體系、附加作業體系三個方面。
對企業輔助作業體系的投資管理包含了諸多方面,從大體上講包括了清潔能源生產技術、工業生態技術、工業廢棄物的處置與再利用技術、能源回收與利用技術,信息技術裝置、企業資金流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除了上述這些以外還有企業物流管理等問題,它們是一個相互聯系的主體,需要從整體上進行管理。
基本作業體系包括了企業基本的作業流程,如企業的生產過程,消費過程,廢棄物的排放回收以及再利用等過程的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必須對企業的價值鏈進行全面整體的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指的是把顧客作為主體,把不斷改進的安全健康思想作為核心的理念,把那些生產壽命長,污染低的產品作為循環經濟的目標,在對一個企業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調控中,合理地將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應用到其中。杜絕以往企業為了追求清潔度而降低質量要求的現象,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落實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
(2)要對企業價值鏈中環境的部分進行適度的改進與規定。根據JTR原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條款,消除企業中存在的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現象,實現以低成本、高質量、無廢品與零庫存的途徑來保證企業在該行業中的核心領導地位。而在JTR原理中消滅浪費的觀念與發展循環經濟是十分契合的,有本質上的相似點。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循環經濟中強調的是節約資源,而在JTR原理中則是節約勞動,但是二者并不沖突,可以很好地融合起來,共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這一部分對企業起到的是附加作用,主要包括對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副產品的處理這兩方面。
(1)要規范對于廢棄物的管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把廢棄物進行分類再利用,對于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則清除掉。
(2)要對廢棄物進行規范化的處理,在不傷害環境的基礎上,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使廢棄物的回收向市場化發展,同時還要建立起配套的、系統的技術管理設施。
一個企業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價值鏈外部管理體系的創建,靠的是多個相關部門的互相配合與支持。這其中少不了法律部分的支持、政策支持、社會支撐和科技技術的支撐。在法律支撐體系中,除了要有《循環經濟促進法》這樣的法律法規支撐外,還要使相關部門建立專門的法律來確保在進行循環經濟的改造過程中有完整強大的法律體系來支撐。首先,要對稅收政策做出調整,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其次,要在政策上鼓勵企業采購綠色產品,發展循環經濟,對企業進行一定的補助措施;第三,在社會支撐體系中,要注重對員工進行循環經濟相關理論知識的培訓,在企業間建立起互相交流的平臺,以便解決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上和政策上的問題;同時還要加大對資源回收利用的科技投入,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加強人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讓企業更好地意識到循環經濟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從科學技術支撐體系角度看,要加大企業對發展循環經濟的經費投入,政府、企業與相關的教育科研機構要齊心協力發揮好各自職能,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要想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依靠創新技術,而要想發展創新技術必須要加強學習。因此,一個企業要想建立完整系統的循環經濟價值鏈模式,必須不斷地學習,在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的同時加大自主研發的腳步,把學習的精神滲透到組織當中;要充分發揮企業成員的創新思維,貫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從內部戰略規劃到技術開發、人員組成、運行規劃、管理體制等方面都做到協調規范。
價值鏈實質上是由多個相互聯系的環節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產業組織,不同的環節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決定了各環節具有的權利不同,也決定了在價值鏈中的位置有所不同。一般講,價值鏈各環節與同一企業的運作關聯程度越高,則權利的分布越不平等,價值鏈的治理就越趨同于“層級型治理模式”;相反,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越是分配在不同的企業中,權利分布就越平等,這種治理模式就越趨近于“市場型治理模式”。不論是什么模式,健康的價值鏈都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來減少交易費用并提高運作效率。因此,建立基于循環經濟基礎的價值鏈模式,有利于發揮企業的積極性。
信任是雙方或多方達成合作的一劑良藥。在價值鏈各主體間進行合作的過程中,由于含有巨大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也會帶來交易費用的增大,因此更要加強各主體間的信任程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機制,企業之間要及時地加強溝通,朝著共同的目標,強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與生態雙贏的經濟形勢,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更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今天,企業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企業內建立新型的循環經濟價值鏈,不斷完善價值鏈的治理結構,建立價值鏈責任機制和價值鏈主體間的信任合作關系,做到經濟、生態環境、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
[1]趙春雨.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價值鏈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2]金明慧.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8.
[3]孫東生.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評《企業價值鏈管理研究:循環經濟視角》[J].學術交流,2012.
[4]張黎.企業價值鏈整合研究[D].武漢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