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王 斌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新生兒疾病篩查作為優生優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在國內推廣[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和苯丙酮尿(PKU)是新生兒疾病篩查的主要項目。CH、PKU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共同的臨床特征是智力低下和體格發育障礙,直接影響著人口素質的提高。由于這兩種疾病均在3個月內治療效果最佳,一旦發現陽性患兒通過早期診斷治療基本可以恢復正常。它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兒的致殘率、病死率,對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意義重大。自從我產科開展新篩工作以來,對孕檢門診及住院孕婦和家屬積極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工作體會總結報告。
我科自從2005年~2012年共分娩新生兒5376例。2005年~2007年未進行健康教育前,主動要求采集足跟血比例為20%,2008年~2012年進行健康教育以來,對轉兒科或提前出院的新生兒監護人主動要求采集足跟血的人數不斷增加,達80%。
為了新篩工作的順利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很重要。在工作中我們面臨的就醫人群因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分娩日期、新生兒性別、體重、胎齡的不同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做好健康教育,方法很重要。
2.1 孕期教育:首先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熱愛這份工作。工作中要有愛心、耐心、熱心。在產前診斷中心做好宣傳角,充分利用孕婦學校,母乳喂養班,以面對面談話交流,發放宣傳資料,講座和播放影音宣傳片等多種形式向孕婦及家屬宣傳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目的和意義。宣教中還包括篩查病種的確診方法及救治后的效果比對等知識。使孕婦和家屬對新篩有一個初步的認知,明白拒絕檢查的嚴重后果,產后能主動配合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
2.2 產前教育:主要針對孕婦入院后的健康教育,消除其入院后的陌生感和恐懼的心理。利用科室宣傳專欄做好入院宣教,發放宣傳資料和巡視查房,以談話等輕松愉快的交流方式縮短醫患的距離,在交流中就會發現孩子家長在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下。
2.2.1 不知道新生兒疾病篩查是什么:這個情況的原因是由于我們健康教育不到位或由于孕婦緊張、疼痛,孕婦及家屬忽略醫護人員的宣教和講解,從而導致其不知道或模糊。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會選擇適當的時機,良好的氛圍正確地進行指導。也可用小冊子、宣傳資料,床旁面對面的談話等形式,使家長重視并配合工作。
2.2.2 不重視新生兒疾病篩查:10%的家長會對新生兒疾病篩查不夠重視,認為其不重要,做不做都無所謂。看到別人不做篩查,自己也不做。或急于出院或轉兒科未做篩查。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向新生兒家長講解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重要性,認識到出生缺陷的危害性,提高他們的認識。
2.2.3 認為孩子無需篩查:6%的家長會認為其家族沒有遺傳病史,新生兒看起來很健康,不存在疾病的有關高風險因素,因此會拒絕檢查,存在僥幸心理。遇到這種問題我們醫護人員會通過宣傳資料、視頻、圖片等資料進行宣傳。讓家長了解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過程、概率,幫助他們認識到新生兒看似健康不等于真的健康。家長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只有通過篩查才能是最有效的確認途徑。
2.2.4 怕孩子在采血時疼痛:20%的家長會在采血前或采血過程中提出終止篩查,主要是由于采集足跟血是一種創傷操作,會引起孩子的疼痛、哭鬧,再加上新生兒足跟末梢血運情況不同,采集人員技術水平等因素,使血片采集不順利,引起孩子哭鬧不止。這時就要求我們采血人員應規范培訓上崗,做到有效采血,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在采血前做好孩子家長心里安慰,告知采足跟血會引起孩子疼痛和哭鬧,我們會盡可能減少孩子的疼痛,爭取一次采血成功。
2.2.5 由于經濟原因,無法承擔采血費用:有3%的家長會由于家庭經濟狀況不好而拒絕采血。如經濟落后欠發達地區的家庭及智障傷殘家庭等。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伸出援助之手,通知醫務科或疾病篩查中心幫助他們的孩子享有此服務。
2.2.6 害怕查出疾病,心理壓力大:往往有些家長存在擔心一旦查出有問題無法治療,心里會有焦慮、恐懼、逃避的心理,我們會宣傳國內國外治愈這種患者的案例,介紹現醫療科學發展的知識,使其認識到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這些疾病是可防治的,一旦孩子被查出疾病,不要逃避要勇敢地面對,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7 出院教育:對轉兒科或提前出院的新生兒要做好足跟血的抽取交接,認真交代返院采血時間,并電話追蹤。對采血后的新生兒家長派發篩查證明,上面有新篩中心查詢電話及診治情況。做好新生兒居住地址和父母詳細聯系方式等資料登記。
2005年~2012年我科共分娩新生兒5376例,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逐年提高,至2012年在院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100%,無家長拒采現象發生。
目前,世界上每年約有7、8百萬的出生缺陷患兒出生,其中大約90%在發展中國家[2]。出生缺陷的發生不僅給社會和患兒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更給患兒本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出生缺陷可以通過孕前、產前以及出生后三級出生缺陷干預系統進行干預篩查。這對于降低嬰兒死亡率、兒童死亡率以及減少出生缺陷都是至關重要的[3]。如何提高公眾對新生兒疾病篩查的認識是篩查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孕產婦對篩查的認知與需求和文化程度、職業等背景沒有相關性,即使是一度被人們懷疑最有可能影響篩查意愿的經濟因素也和他們對篩查的認知及需求沒有相關性。其主要原因是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宣傳不到位,家長對新生兒疾病篩查了解比較膚淺,從根本上影響了家長的篩查意愿[4]。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使人們了解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好處和重要性。普及新生兒疾病篩查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篩查意識,確保新生兒都享有保障身心健康的權利[5]。
[1]陳貞霞.新生兒家長對新生兒疾病篩查不依從原因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104.
[2]劉 蓉.健康教育對提高新生兒足跟血采集成功率的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1:20(6):2903.
[3]Howse JL.Howson CP,Katz M.Reducing the global toll of birth defects[J].The Lancet,2005,365(9474):1846.
[4]A Donabedian.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1966,44:166.
[5]李懷俠,呂 軍.孕產婦意向對新生兒疾病篩查可及性的影響評價[J].醫學與哲學,2005,2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