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春 (江蘇省射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射陽 224300)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治療終末期腎臟病(ESRD)最常用的替代療法之一。MHD患者無論是心理、身體還是經濟等方面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研究顯示其抑郁的發生率為61.22%[1],患者負性心理尤其是抑郁障礙不僅影響透析的治療效果、生活質量及長期生存率而且是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2]。因此,探討MHD患者抑郁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必要的,我院對95例MHD患者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對有抑郁障礙的患者給予了有效的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8年9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維持血液透析患者95例。其中男61例,女34例,年齡24~70歲,平均(45±12.3)歲,透析時間6~180個月,已婚86例,未婚9例,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學37例,初中40例,高中或中專9例,大專及以上6例;職業:農民68例,工人19例,職員6例,其他2例。納入標準:①血液透析治療>6個月;②透析頻率2~3次/周;③意識清醒有一定的交流能力,無人格障礙及腦部器質性障礙。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指導患者正確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本研究共發放95份問卷,回收95份有效問卷。
1.2.2 研究工具:①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學歷、透析時間、家庭收入等;②抑郁自評量表:采用 Zung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包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總分為20~80分,將所得總分乘以1.25得標準分,評定結果:0.5分以下為無抑郁;0.5~0.59為輕度抑郁;0.6~0.69為中度抑郁;0.7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2.1 MHD患者抑郁發生率:95例患者中發生抑郁者49例,占52%,其中輕度抑郁26例(53%),中度抑郁16例(32%),重度抑郁7例(14%)。
2.2 MHD患者抑郁原因
2.2.1 疾病因素:MHD患者由于腎移植術的高昂費用、腎源的稀少、換腎手術及手術后需承擔的各種風險,使絕大多數患者放棄了換腎治療,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以維持生命。而透析過程中身體的不適、透析治療的并發癥及疾病預后的不樂觀性從根本上影響患者的心理,極易使患者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導致抑郁的發生。
2.2.2 經濟因素:本組抑郁患者有76%來自于農村,大部分患者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而MHD是價格昂貴的終生治療,盡管近年來我縣農村合作醫療為患者解決了90%的透析治療費用,但是患者日常服用的藥物、必需的檢查費及自理的10%透析治療費用還需自理。長此以往,如此巨大的經濟壓力讓患者不堪重負極易導致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
2.2.3 社會支持:MHD患者由于疾病失去了工作和勞動的機會,患者不僅社交活動減少,社會價值感降低,而且在不能創造價值的同時還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自我感覺無助、失望進而誘發煩悶憂郁等不良心理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2.2.4 家庭因素:本組患者較年輕化,平均年齡(45±12.3)歲。有80%的患者原來是家庭經濟的頂梁柱,患者患病后由照顧人的角色轉化成被照顧角色,心理上很難調適。此時家庭的不理解、不支持使患者感覺失望、失落、無助,容易使患者產生絕望、自暴自棄的心理而誘使抑郁的發生。
2.2.5 透析時間:隨著透析時間的逐步延長,患者厭煩了長期的攝水、飲食等方面的行為控制,甚至有患者不積極治療、不按時服藥、不定期檢查。造成了透析治療效果差、并發癥增多的情況,如此惡性循環易使患者喪失治療的信心而抑郁。
2.2.6 文化程度:本研究發現高文化程度患者抑郁發生率較低文化程度患者低,原因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了解,能更好地理解醫療信息,避免了對疾病、治療的無知而盲目擔憂,從而降低了抑郁發生的可能性,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沒有正確的了解,不能很好地理解醫療信息,由于無知產生各種不良心理。
2.3 護理對策
2.3.1 健康教育:用多種方式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方案、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預防措施。只有患者認識到透析間期水分控制的重要性,做到合理用藥,保護殘余腎功能,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由被動到主動積極配合治療,才能保持基本健康并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2.3.2 心理支持: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精湛的技術而且在感情上對患者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同時給患者創造一個適宜的治療環境,最后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這樣才能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才會向護理人員敞開心扉的傾訴自己的困難與壓力,護理人員也才能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鼓勵、幫助、安慰和引導,改善其因困難與壓力導致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
2.3.3 經濟支持:經濟壓力是導致透析患者情緒障礙的較為重要的因素[3]。作為有愛心責任心的護理人員應積極向相關單位提出申請,爭取更大的經濟支持,表現形式為增加患者的治療、藥物、檢查費用的報銷比例,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
2.3.4 家庭支持:家庭的關愛和理解是患者重要的心理支柱,可以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重視患者家庭成員的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網,盡可能地調動患者家庭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家庭支持力度。
2.3.5 社會支持:國內外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是影響MHD患者抑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改善患者依從性,降低患者的疾病負擔,從而緩解患者的抑郁狀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4-5]。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關懷與照顧,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而且要鼓勵和幫助患者參與各種形式的社會活動,增加患者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有效地利用社會支持網絡幫助和引導患者調整心態,克服自卑感,減少不良的自我暗示和消極期待,避免焦慮、抑郁心理的產生。
2.3.6 運動療法:對于MHD患者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控制高血壓和其他危險因素,提高血液透析效率和睡眠質量,減輕焦慮抑郁癥狀,提高生活質量[6]。因此,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循序漸進的參加力所能及的運動,并指導患者進行科學運動,以活躍患者的生活,培養患者的社會興趣,增加社會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念和戰勝疾病的主觀意識。
MHD患者受疾病困擾、經濟壓力、家庭及社會支持不良等因素影響,產生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患者發生抑郁等情緒障礙遠高于普通人群的抑郁發生率[7],有研究顯示[8],了解尿毒癥患者的情緒障礙原因并給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質量。結合筆者觀察MHD患者發生抑郁等情緒障礙的原因有多種,就本研究發現經濟因素、家庭及社會支持與患者發生抑郁障礙關系最為密切,其他疾病因素、透析時間對抑郁發生影響相對要少。因此,加強家庭及社會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倡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今天,MHD患者需要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和深切的情感支持。就本組病例要減少患者抑郁的發生,護理人員必須及早發現MHD患者抑郁原因并進行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這樣對提高患者認識疾病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效的保證患者配合治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極大地減少MHD患者抑郁障礙的發生。
[1]孫 茜,毛智慧,孫曉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抑郁的相關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7):74.
[2]Lopes AA,Bragg J,Young E,et al.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ms study(DOPPS)Depression as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mong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J].Kidney Int,2002,62(1):199.
[3]郭艷雪,周秀華,黃 艷.血液透析患者情緒障礙的原因調查與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1):64.
[4]Heitman LK.Social support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promotion in families[J].Jou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4,19(1):86.
[5]段立夫.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社會支持與治療效果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4,9(8):1608.
[6]吳建華.慢性腎臟病與運動[J].中國血液凈化,2010,(9):510.
[7]江 波,劉樹軍,婁 巖,等.老年持續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癥狀的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1091.
[8]常玲玲,楊淑玲,張曉速.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精神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2,7(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