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淮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醫院骨科,吉林 長春 130062)
國產短重建釘是近年來為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而設計的髓內固定系統,我院自2009年~2012年應用國產短重建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28例,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齡33~71歲,平均52.8歲。車禍傷5例,摔傷21例,墜落傷2例。根據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2例。反轉子間骨折2例。
1.2 手術方法:本組患者入院后首先行患肢皮牽扯引或骨牽扯引,老年患者積極完善術前檢查,控制和治療內科疾病,在全身狀況允許的條件下盡早手術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臥于骨科手術床上,牽扯引閉合復位,但不片面追求閉合復位。C臂透視復位成功后,取股骨大轉子上方縱形切口長約6 cm,經臂中肌前部分離進入,手指觸及大轉子頂部前中1/3,用三角錐開口,擴髓,置入合適長度髓內釘,C臂透視下國產短重建釘拉力釘孔對準股骨頸中下部,在導向器引導下經股骨頸打入2枚導針,用鉆擴孔置入合適的拉力螺釘,在遠端定位器引導下鎖入遠端2枚鎖釘,擰緊釘尾帽,根據手術大小,損傷情況放置引流管。
本組病例均獲得隨訪8~18個月,平均14個月。骨折均獲得愈合時間為3.6個月。近期并發切口感染1例,腦梗死1例,下肢靜脈栓塞1例,肺部感染3例,遠期并發拉力螺釘松動1例,骨折延遲愈合1例,髖關節活動受限3例。根據黃公怡髖關節功能評定標準[1],優18例,良8例,差2例,優良率92.9%。
3.1 國產短重建釘內固定的優越性:國產短重建釘可以看作是Gamma釘的改進,它有2枚拉力螺釘抗旋轉作用明顯加強,對于防止骨折端間持續不穩切實有效,而且股骨頸內雙釘承載抗拉及抗壓能力亦明顯提高。國產短重建釘將股骨頭頸部與股骨干連為一體,其主釘位于擴髓后的髓腔內,主釘直徑與髓腔內徑區配性好,負荷力線與股骨干中心重合,使股骨內外側均承受較大應力,避免了因內側發生應力遮擋而導致的骨質疏松,有效地對抗了剪切應力增加了內固定的整體穩定性,確保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安全性。Sadowski等對不同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方式進行比較,發現髓內固定系統比釘板系統更加穩定,對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內固定系統更具優勢。
3.2 并發癥:①髖內翻畸形:正常情況下一側肢體重力通過股骨矩及股骨內側皮質向下傳遞形成壓應力。對于不穩定型骨折(Ⅲ型、Ⅳ型)股骨轉子后內側缺損失去支撐力,骨折的穩定性主要依賴內固定,若后內側缺損未復位則易造成髖內翻畸形,而國產短重建釘為髓內固定較釘板結構由于負重力線內移,髓內釘與螺絲釘交界部的彎矩小于釘板結構鋼板螺釘交界部,髓內釘更具有較強的抗張力強度能有效傳導更多的應力,防止髖內翻發生[2]。本組病例行國產短重建釘固定未出現髖內翻畸形。②內固定物股骨頭頸內切割并突出:多出現于老年人有明顯骨質疏松患者或手術技術原因,因國產短重建釘的拉力螺釘對骨的把持力差,局部松質骨承托能力明顯弱,術后易發生螺釘退出、切割股骨頭等并發癥。本組出現1例為骨質疏松所致,故筆者建議對此類患者避免單獨使用國產短重建釘,同時加用大轉子外側鋼板可減少沉退的發生。③骨折延遲愈合:股骨轉子部血運豐富,轉子間骨折不愈合發生率極低,王亞梓報道髓內釘固定系統失去內側支撐力不易發生髖內翻[3],故小轉子移位多不主張另行復位固定,因復位固定明顯增加創傷。本組出現1例考慮為過分追求小轉子解剖復位,人為增加手術創傷所致。筆者嘗試局部注射紅骨髓,并延遲下肢完全負重時間獲得愈合。
3.3 術后處理: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目的應是盡可能獲得骨折的良好復位,早期堅強固定并盡量恢復原有的活動能力。筆者采取術后第3天半坐位,開始髖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收縮鍛煉,根據個體情況2~4周部分負重地下活動,對明顯骨質疏松及不穩定轉子間骨折過早負重可大大增加手術失敗可能。在出院后每個月門診隨訪1次,復查X線,根據X線所示骨痂生長情況決定下地行走的時機,從而避免了因術后管理不周造成的并發癥。從某種意義上講內固定的選擇和內固定物的位置比骨折復位情況更重要。國產短重建釘設計合理、抗扭轉能力強、固定確定、操作簡單、手術創傷小、下床活動早、骨折愈合慢悠悠、并發癥少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理想的內固定物。
[1]黃公怡,王福權.鵝頭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1974,4(6):349.
[2]莊 健,金冬泉.DHS短重建釘內固定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85例[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21(3):225.
[3]王亞梓,王 蕾.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