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偉云(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211)
護理風險是指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可能回導致患者損傷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時間發生的不確定性因素[1]。護理風險管理則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研究、評定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2]。自從2003年以來,護理風險管理在各個醫院相機開展。所以,在臨床上要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情。現報告如下。
骨科患者常見護理風險來自患者本身、護理人員和環境方面。護理風險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狀態、健康狀態以及遵醫行為等。護理人員方面包括醫護人員的護理能力、工作狀態等。環境因素包括醫療設備、搶救物資等。然而,作為骨科的工作人員,要應對工作的過程中存在的突發事件較多、精神高度緊張,患者因疼痛所也很有可能影響到心理狀態以及遵醫行為,從而導致在護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風險。
1.1 患者自身因素:骨科患者由于在床上靜臥的時間較長,不能下地自由活動,很容易發生肺炎。壓瘡等臥床并發癥。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對醫學信息的認知程度也各不相同。護理人員在做宣教工作室,患者及家屬對其理解能力也各不一樣。有的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正確理解。加之如果患者對醫院的醫療制度以及檢查與辦事流程不理解的情況下,也是產生矛盾的原因之一。如果手術后效果達不到患者的期望,家屬和患者就可能與主治醫師和護士產生醫療糾紛。
1.2 藥品治療因素: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藥物的選用不當,進行急救的藥品沒能及時供給等情況都可能造成醫療事故。骨科病房中的患者經常用到的藥品是靜脈注冊消炎類藥物,可是如果一旦出現由于護士的疏忽而導致患者用錯藥物,就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引起糾紛。藥品不按規定擺放,也可造成藥物的使用錯誤。
1.3 護理人員的因素:護理人員作為整個護理工作重要實施者之一,直接體現了醫院的護理水平和護理質量。如果選用臨床經驗短、護理工作技能不熟練的護理人員或是不能嚴格按照各種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的,還有部分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對某些儀器使用不熟練,對患者也是有一定的安全威脅。骨科患者多是因意外損傷,因而患者及家屬情緒大多比較急躁,希望可以較早得到診治,護理人員若未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或缺乏耐心,態度冷淡,只顧著忙于醫囑而未及時安撫家屬情緒,易引發患者的強烈不滿,導致糾紛。
1.4 其他方面因素:醫療器械的使用,隨著醫學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器械應用于臨床,骨科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儀器很多,使用不當易引起燙傷、皮膚過敏等。另外消毒不嚴格,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缺乏預見性,對老年的護理中常見的問題,如壓瘡、燙傷等估計不足,臨床上往往總是在發現問題后才制定護理措施,不能提前預防[3]。根據我院的臨床資料以及整理的檔案,各個方面的因素對骨科護理存在的風險:患者自身因素占18%,藥品治療因素占36%,護理人員因素占17.4%,其他方面因素占28.6%。
2.1 強調細節管理:①各種物品要使用安全標識。要求護士對已經入院患者的病情在安全隱患等方面進行評估,根據結果將信息記錄檔案,使護士對存在或潛在的安全隱患做到心中有數。②加強藥品管理。高危藥品單獨定點存放并要有醒目的標識,制劑與針劑分開放置。護士配藥時,應避免打擾。患者多途徑給藥時,不同途徑的藥品掛不同的輸液架,應用不同顏色掛有醒目標識。處理醫囑、靜脈給藥、皮下注射等采取雙人查對執行,避免用藥錯誤。
2.2 學會溝通技巧:強化健康宣教工作。改善住院環境,加強物品使用安全管理。改變服務理念,提高優質服務。在院內和各個病區建立意見箱和意見簿,廣泛征求患者對服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風險管理前后使護理投訴和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下降,患者的滿意度、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消毒隔離質量、分級護理質量等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在骨科病房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預的改善護患關系,護理差錯和護理糾紛逐年減少。
護理風險管理自始自終貫穿于整個護理質量管理的過程當中。應將其放在工作的首位。在臨床如果患者遇到問題,而護理人員缺乏有效溝通或態度冷淡,常易發糾紛,出現護理風險。所以在臨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不僅能培養護士預見性護理思維和護理能力,還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從而預防護理風險發生。
[1] 張仲明.加強醫療風險管理確保醫療質量[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9,15(9):569.
[2] 陳少坤.護理安全的分析及對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 6(7):188.
[3] 李繼平,王艷梅,賀 偉.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