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石研(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中醫院外科,廣東 河源 517200)
肱骨髁上骨折常見于10歲以下小兒,是由于肱骨髁上區扁而寬,前有冠狀窩,后有鷹咀窩,之間僅一薄層骨質易致骨折。約占小兒肘部骨折30%~40%。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引起。分伸直型和屈曲型兩種,前者多見約占90%。目前臨床治療多以手法復位、牽引治療,如復位失敗,則需手術治療。研究對34例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別采用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和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加中藥內服外用結合治療,結果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加中藥內服外用結合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采用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34例,經門診檢查確診為肱骨髁上骨折小兒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7例。治療組男10例,女7例,年齡2.5~11歲;對照組男11例,女6例,年齡3~10歲。兩組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根據檢測結果,對照組采用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加中藥內服外用治療,即在手法整復、牽引治療的基礎上,加配使用通利關節、活血化瘀的中藥湯劑口服及外用熏洗治療。
1.3 療效評價:治療效果主要從功能恢復變化作為觀察指標。顯效:患者肘關節屈伸能力恢復較為明顯,與患者正?;顒幽芰p少100以下,肘內翻在50以下;有效:患者肘關節屈伸能力有所恢復,與患者正?;顒幽芰p少200以下,肘內翻在100以下;無效:患者肘關節屈伸能力無明顯恢復,與患者正常活動能力減少300以上,肘內翻達到150以上[1]。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PS 13.0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率為41.2%,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顯效率為11.8%,總有效率為70.6%;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與肱骨髁交界處所發生的骨折。肱骨干軸線和肱骨髁軸線之間存在著向前的30°~50°傾角,此處是骨密質與骨松質交界處,目前認為是容易發生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原因。兒童階段,肱骨下端存在許多骨骺,若骨折線累及骺板,會影響到骨骺的發育,導致發育過程中出現畸形。肱骨髁上骨折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肘部疼痛,腫脹明顯甚至有張力水泡,肘部畸形,活動障礙。目前該病臨床無單獨治療方法,多以復位固定、牽引等方法聯合治療。

表1 功能恢復療效分析(例)
手法整復是醫者整復移位骨折、關節脫位、筋傷扭挫所施行的手法,是最早治療骨傷的手法。尺骨鷹嘴牽引是通過緩慢、持續的作用力使骨折達到復位,該方法的有點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利于皮膚水皰、創面的護理,利于消腫,無需外固定,使用尺骨鷹嘴牽引的患兒患肢暴露,可隨時觀察腫脹變化、皮膚張力、顏色、感覺功能等情況,便于隨時發現并發癥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但缺點是牽引器材暴露于外,針道容易感染。在使用手法復位和尺骨鷹嘴牽引治療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嘗試聯合中藥給藥治療。唐衛華和郭秀文等研究發現對小兒肱骨髁上骨折在復位和牽引的治療基礎上配伍中藥治療,能增強治療效果,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2-3]。
由本文研究結果可知,治療組顯效率為41.2%,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顯效率為11.8%,總有效率為70.6%,治療組患者功能恢復療效方面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復加尺骨鷹嘴牽引加中藥內服外用治療,能夠有效提高功能恢復時間和恢復程度,治療效果顯著,臨床上具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1] 陳世友.手法復位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社區中醫藥,2012,14(24):205.
[2] 唐衛華.中西結合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2,4(6):99.
[3] 王昃睿,羅新民,夏曉鵬.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42例[J].海南醫學,2011,2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