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云(陜西省榆林地區靖邊縣人民醫院,陜西 榆林 718500)
母體在分娩過程中十分痛苦,同時也十分危險,而威脅母體生命頭號殺手就是產后出血。一般情況下,在嬰兒從母體內被分娩出來后1d內,如果母體出現超過500 ml出血量時,就被視為產后出血,更多出血情況一般發生在2 h內。這種現象嚴重威脅到母體生命安全。
選擇2012年~2013年來我院進行生產產婦64例,平均年齡31.2歲,為正常生產年齡,且經過B超檢查后均為單胞胎,沒有任何其他疾病,也無精神疾病史。除此之外,產婦的身高、體重、孕期長短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分娩方式選擇是由醫護人員進行相關解釋后,再由孕婦自愿選擇。在64例孕婦中,選擇剖宮產孕婦38例,選擇順產2例,選擇陰道助產24例。
孕婦選擇的分娩方式以及其出血情況:剖宮產38例,陰道助產24例,順產2例。順產與剖宮產、陰道助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順產出現產后出血幾率最小,而剖宮產與陰道助產產后出血率都較順產高出很多,嚴重威脅著孕婦生命健康。
在孕婦進行分娩后,一旦出現大量出血情況,就會對孕婦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需醫護人員密切注意現象。且根據上述分析可看出,不同分娩方式給孕婦帶來產后出血幾率不同,其中剖宮產和陰道助產的產后出血幾率偏大,而順產時造成產后出血幾率比較低;并且孕婦在分娩前抑郁、焦慮情緒變化對于分娩后出血影響很大,嚴重抑郁和焦慮情緒會加大產后出血幾率。因此,護理人員在孕婦分娩之前要對其進行適當護理干預,以防止孕婦在分娩后出現出血情況,保證孕婦生命健康[1-3]。護理對策如下。
3.1 詢問病史:護理人員需要在孕婦分娩前詢問孕婦各種事宜,例如孕婦的家中是否有精神類疾病遺產史,本身是否有過精神類、血液類、高血壓類、貧血類以及難產類病史。通過詢問可幫助醫務人員在對孕婦進行分娩時確定分娩方案、分娩時出現緊急情況處理方案以及在產后對其進行產后出血預防方案等。還要詢問孕婦是否有過過敏史,并對其進行試敏,以免在麻醉時造成孕婦的過敏現象,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
3.2 評估問題:在孕婦進行分娩以前,醫護人員要對在分娩中可能出現出血情況和產后可能出現出血情況進行合理評估。通過面積法對孕婦可能會出血量,利用兩層敷料面積來計算,但是是一個大概計算,因為所選用敷料材質不同,其吸水量就不同,因而要做好全面準備。在預估孕婦可能出血量的同時,還要對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休克幾率進行評估,通過測量孕婦動脈頻率和收縮壓,將兩者數據做商,就可計算出孕婦可能出現休克幾率,休克指數越大,孕婦在分娩中休克幾率就越大,同時在分娩中可能出血量也就越大。在評估這兩項的同時,還要檢查孕婦的其他生理指標,例如:血型、血紅蛋白含量、血小板數量等。
3.3 心理護理:減輕孕婦焦慮和抑郁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孕婦進行心理護理,通過和孕婦適當交談來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態,并設計心理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可采用宣傳教育方式,將分娩過程中各類知識與孕婦進行溝通;也可與孕婦家屬配合,教給家屬如何使孕婦放松,如何使孕婦更舒服等,通過這樣方式使得孕婦能夠消除內心各類負面情緒,積極配合護理人員護理工作,保證在分娩前有一個積極心態。
3.4 生活護理:在對孕婦進行心理護理同時,還要對孕婦進行生活護理。想要緩解孕婦心理壓力,就要先從病房環境做起,適當布置病房,使孕婦有家感覺,將各種嬰兒海報貼在墻上,讓孕婦對嬰兒出生抱有憧憬,增加病房光線照射。對孕婦飲食進行管理,為孕婦設計營養餐,充分保證孕婦能量和營養的攝入,還要幫助孕婦多做運動,保證孕婦在分娩時體能狀況良好。為孕婦多放一些柔和音樂,放松孕婦精神,使得其保證精力充沛。
產后大出血情況是危機產婦生命安全最直接因素,其可能會導致產婦出現休克和貧血,甚至死亡。因此,在產婦生產前要對產婦進行適當護理干預,排除產婦抑郁情緒,增加孕婦對于分娩信心,并且在手術中密切監護產婦各項生命體征,充分保護產婦生命安全,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1] 唐新華.產后出血的病因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26.
[2] 黃仰任,劉遠珠,李慧敏,等.產婦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其產后出血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6):61.
[3] 吳志凌,羅健英.產婦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附120例臨床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09,1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