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芳,徐大鳳,陳 芳 (江蘇省射陽縣中醫院,江蘇 射陽 224300)
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類型,隨著病情不斷加重,可快速發展為子癇,直接威脅孕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重要死因[1]。在臨床工作中,準確評估病情、指導藥物治療、促進患者康復都離不開護理工作。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42例重度子癇前期住院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均取得了顯著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42例患者,均經過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檢查診治,臨床資料齊全,所有病例血壓達160/110 mm Hg(1 mm Hg=0.1333 kPa)以上,隨機尿蛋白不低于(++),并伴隨相關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符合重度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2]。患者年齡分布區間為19~42歲,平均年齡(26.1±2.5)歲。初次懷孕的患者36例,二次懷孕的患者6例。順產21例,產鉗5例,剖宮產16例。
1.2 綜合護理方法
1.2.1 一般護理:室內時刻保持安靜,空氣新鮮流通,避免外來不良刺激,護理治療在相對集中時間完成,動作輕柔,保持孕婦良好的心情。指導患者盡量采取左側臥位休息,減輕右旋子宮對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的壓力,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腎血流量,增加尿量,保證胎盤與子宮血供正常,減少胎兒宮內窘迫。指導產婦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補足鐵和鈣劑。
1.2.2 心理護理: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多為初產婦,許多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不足,而且對分娩過程也不很了解,所以,患者的心理多處于緊張、恐懼、不安和焦慮等狀態。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我們實施面對面、一對一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內心的疑惑,消除思想顧慮。并使用親切、友好的語言寬慰孕產婦,讓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1.2.3 觀察護理: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需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臨床表現,如相關臨床癥狀有不斷加重趨勢,則需及時通知醫生,將產婦置于單人暗室,準備急救藥品以及搶救器械,提高床欄以避免患者墜床,預防子癇抽搐發生。同時注意觀察胎心、胎動情況,有無宮縮及節律,做詳細的記錄。如患者產生抽搐,需采取措施,防舌唇咬傷,確保呼吸道暢通,并迅速吸氧、用藥、心電監護,及早發現和處理并發癥。
1.2.4 藥物護理: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需給予解痙、降壓、鎮靜等藥物治療。護理人員要掌握有關藥物的作用機制以及中毒救治辦法。在實施藥物治療時,嚴密觀察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預防降壓解痙藥硫酸鎂中毒是藥物護理的重點,用藥前需了解患者的尿量、呼吸和膝反射情況。靜脈滴注要觀察滴速,不宜過快。倘若患者膝反射消失、嗜睡、說話急促、呼吸困難等表現,則提示鎂離子中毒可能,需降低滴速或者停止應用,及時報告醫生,給予拮抗鎂離子的鈣劑。
1.2.5 產時及產后護理:有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前,護理人員應介紹手術的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項,熟練地做好各項術前準備,使患者放心愉快地接受手術。正常分娩時,也應備好搶救藥物和器械,密切觀察孕婦生命體征變化及胎心、宮縮情況,預防抽搐發生。分娩后,個別產婦在產后24 h內可發生子癇及大出血,因此,在產后仍需密切監測病情,做好應急準備,防止子癇、大出血和休克發生。
42例患者中,入院時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例,低蛋白血癥2例 ,中重度貧血3例。病程中出現胎盤早剝2例,產后出血3例,胎膜早破2例。圍產兒早產5例,胎窘12例。經過住院治療、綜合護理后,病情均不同程度地好轉和改善,無子癇發生,無死胎、死產,無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全部孕產婦及產兒均健康出院。
妊娠高血壓疾病在孕婦中的患病率高達10%,有2%到8%的孕婦可能并發子癇前期癥狀。患者全身小動脈痙攣,在血壓升高的同時,常導致全身多臟器損害,嚴重時影響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3]。重度子癇前期都需要住院治療。在給予科學、及時、有效治療的同時,離不開有效的綜合護理措施。
精神緊張可導致患者交感神經興奮,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躍,小動脈痙攣收縮,水鈉潴留增加,血壓持續升高,加快病情進展[4]。因此,實施有效的妊娠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宣教,讓患者對疾病有足夠的了解,緩解內心的不安情緒,對控制病情起到積極的作用。李曉忠報告,心理護理能降低圍生期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的死亡率[5],證明了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在一般護理中,指導患者左側臥位休息,顯得尤為重要。在諸多病因學說中,子宮胎盤缺血學說越來越為學者們所接受。臨床上妊娠高血壓疾病多發生于初孕婦、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子宮張力較高的患者,子宮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了子宮-胎盤缺血、缺氧。左側臥位可減輕右旋子宮對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的壓力,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宮-胎盤的血液供應。
子癇發生前大多有不斷加重的子癇前期癥狀,需要護理人員嚴密觀察。國外的研究表明,重度子癇前期孕婦死產風險率將明顯增加。因此,護理人員需對病情發展趨勢有足夠了解,以便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法。本組資料未出現死產病例,可能與規范的產前保健和及時終止妊娠有關。由于子癇常發生于妊娠晚期和臨產前,個別也會發生產后24 h內。因此,圍產期是護理觀察的重點階段,也是綜合護理必須重視的階段。
在重度子癇前期的用藥中,硫酸鎂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藥物,可有效解除小動脈痙攣,降低血壓,預防和控制子癇發作。對宮縮和胎兒均無不良影響。但過量使用會抑制呼吸和心肌收縮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用藥前、用過程中都必須對呼吸、尿量、腱反射等相關指標進行觀測,對腎功能減退的患者,特別要防止鎂中毒發生。在使用降壓、擴容、利尿藥物時,應當嚴密觀測血壓、脈搏、尿量等指標,防止和避免心力衰竭、肺水腫等并發癥,使藥物發揮最佳作用。
綜上所述,有重點的、全面細致的綜合護理能夠科學、有效地配合臨床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保證孕產婦和胎兒生命安全,在改善病情預后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樂 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4.
[2] Lelia Duley.The Global Impact of 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J].2009,33(3):130.
[3] FuruyaMitsuko,OkudaMika,UsuiHirokazu,et al.Expression of Angiotensin II Receptor-like 1 in the Placentas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y,2012,31(3):227.
[4] 李曉忠.重度妊高征的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7):281.
[5] Jennifer A Hutcheon,Sarka Lisonkova,K S Joseph.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 & Gynaecology[J],2011,25(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