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晶(江蘇張家港常青藤實驗中學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學生上體育課的新鮮感來自于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場地器材的創新程度,所以教師要強化對教材、教法、教學過程設計的深加工,以便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
學場地的合理設計和布局為體育鍛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良好的場地環境,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心理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場地和器材是促進運動興趣形成的必要條件,可以使學生對體育課具有濃厚的興趣。
教師在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器材的基礎上,應該多想辦法,從體育器材的使用方法上做文章,使其具有創新。
1.2.1、一堂體育課用一種器材進行多種練習
如上一堂技巧課,所用的器材是小體操墊,用它作單個技巧動作練習,又可以把幾個小墊子通過不同的拼法拼在一起進行技巧組合練習,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的投入到練習中。
如在一次省體育課觀摩研討會上,執教老師上的是一堂健美操、珍珠球教學課。而每名學生的手里都拿了一條紗巾,似乎與本課內容無關,原來他是以東北大秧歌為課的開始,學生扭起大秧歌,舞動著五顏六色的紗巾,把大秧歌表現的淋漓盡致。當進入基本部分的學習時,學生把紗巾系在腰間,進行了健美操的學習,體現出了青春活力。再進行珍珠球的教學比賽時,學生又把紗巾系在額頭上,以此來劃分隊別。一堂課中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了紗巾,教學效果很好。
1.2.2、器材的替代使用
在體育教學中一種器材除了它原有的用途外,進行替代使用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大連的一名教師,在進行排球墊球教學中,合理充分的利用了短繩。他讓學生抓住短繩的兩端,把短繩的中間部分放在腰上,然后進行墊球練習,使其幫助學生墊球時控制手臂。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還引起了探究主動學習的熱情,并改善了技術動作,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益。
上體育課時,在教材選擇上應從學生實際、興趣和愛好出發。青少年的運動興趣和愛好是一種意識傾向,它既受社會環境影響,又是對客觀環境的期待,故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如在給女生上體育課時,由于女生對體育運動大多有一定的惰性心理,那么就應通過趣味性、娛樂性等活動來改變他們參加體育運動時的消極狀態,使她們成為體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普通學校體育教材內容,田徑比重最大,體操、武術次之,球類活動僅占10%。而實際教學中,正好相反,學生往往喜歡那些自由交往、生動活潑、隨心所欲的項目。如健美操、籃球、排球、武術、羽毛球、毽球、防身術等等,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運動生理、運動醫學和常識,使他們了解運動的生理機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不斷創新,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若用一成不變的方法進行授課,必然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動搖其學習動機,出現厭學現象和消極的態度。這主要是陳舊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心理需求,不能給學生以新鮮感。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教法要生動多變,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感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原來的“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并且,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化教學等教學手段,開闊學生視野,豐富體育文化,使體育技術動作完美的展現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有些教材如果按教材的固定要求去組織教學,既不便于組織,又會減少學生很多的練習時間,學生的興趣又會消減。如果改變其組織方法,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可以把一些枯燥的素質練習、內容改變一下,增強其好奇心。如耐久跑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而往往因為其枯燥、乏味,而無人喜歡,每每在進行耐久跑教學時,大多數學生往往在心理上就消極對抗,不是謊言生病,就是謊言見習,總是以各種不正當理由逃避,這說明他們心理在排斥它。根據這一狀況,可以將耐久跑以各種隊形的走跑交替、追逐跑、運球跑、傳球跑、游戲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不僅感到新穎、好奇、變化,并且主動參與練習,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很好。
由于好奇心的產生,萌動了學生需要嘗試的念頭,就是所謂的欲望。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要從事的學習中,因此特別容易成功,經過多次練習成功后,就會產生一種精神力量,鼓勵自己去不斷學習。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興趣,而被迫學習,就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有許多優秀的運動員就是從好奇開始的,隨機產生興趣,所以掌握技術動作的速度較快,容易成功。如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童非,就是對體操的各種翻筋斗產生好奇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