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定斌
隨著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財政授權業務也隨之得到發展。從湖北省京山縣實際來看,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從2004年5月開始,而財政授權支付業務,則是從2007年隨著鄉財縣管以及校財局管改革應運而生。目前,京山縣財政性資金以及預算單位各項往來資金的支付已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統。至2012年底,該縣財政授權支付業務網點已達40個,其中鎮區支付網點30個,涉及預算單位155個,占全縣預算單位的43%;發生支付業務12642筆,支付資金68191萬元,占財政支付總額的24%。可見,該縣財政授權支付業務范圍日益擴大,資金涵蓋各個方面。但該縣財政授權支付業務管理上仍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
1、管理松懈,內部牽制制度流于形式。如基層財政所,既是一個獨立的預算單位,又是鎮(區)財政授權支付點,承擔著鎮(區)預算單位的財政授權支付業務以及鎮政府的財務核算任務。隨著多次機構改革,多數財政所缺編缺人,一人身兼多職,互相代班,甚至將憑證保管、支付令打印、公章管理等工作集于一人;有的授權支付網點網絡安全管理觀念淡薄,個別人將支付錄入、審核口令密碼擅自授權給支付令打印人,也不及時更改口令密碼,造成支付打印人員權限過大。檢查發現《財政授權支付申請書》沒有相應的錄入、審核、打印人簽名,職責不分,財政性資金安全存在極大風險。
2、違規報賬請款,資金過早游離庫外。一是支付報賬手續不全,資金不直達。有的預算單位支付請款不填寫《財政授權支付申請書》,或者填寫內容不完整,報賬手續不全,報賬請款不附相應的合同發票、政府采購審批文件、工程預決算等資料,授權支付網點就將資金輕易付出。二是不按規定預算項目報賬,隨意將人員經費,公用經費、項目經費串用,部門預算如同廢紙。三是違反集中支付程序及手續,隨意劃轉資金。有的預算單位借口銀行支付不方便影響項目建設為由,僅憑領導發話,不辦任何手續,就將大額專項資金轉到報賬員存折戶或其他結算賬戶。檢查發現少數報賬員手中多達上百萬資金,這種現象在鎮政府支付業務中比較普遍。
3、預算單位坐收坐支,資金體外運行問題比較普遍。由于鎮(區)預算單位遠離縣城,財政非稅收入管理鞭長莫及,部分單位非稅收入坐收坐支,或將其繳入財政往來資金專戶,當作往來資金支付使用。同時,部分預算單位不按規定程序審批、使用、保管、核銷備用金,超范圍、超限額使用備用金,甚至于以白條抵用備用金。
4、授權支付網點超越權限,違規處置有關資金。實行校財局管后,財政核準每個鎮(區)設立了一個教育核算點,縣教育局從有關學校抽調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并以學校名義設立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專門代理此鎮(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財政資金授權支付與財務代理核算工作。通過檢查發現,少數核算點在支付請款時,不將資金直達到商品供應商或勞務者個人,而是將資金撥付到核算點相關人員的存折戶中;有的未將代扣款項繳入財政往來資金專戶,而是轉入報賬員存折戶或長期滯留在工資代發戶中;有的核算點甚至將各學校資金用款計劃或非稅收入根據需要調劑支付使用。這不僅損害了預算單位的利益,也破壞了正常的財政分配秩序。
1、會計賬務處理比較困難。代理銀行沒向基層預算單位書面下達《財政授權額度通知單》,預算單位無法及時確認當月的財政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從該縣實際來看,盡管財政與代理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簽訂了資金支付與清算協議書,明確了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相關方件也作出了要求,規定縣財政局要根據批準的鎮區財政用款計劃中月度財政授權支付額度,向辦理支付業務的代理銀行簽發下月《財政授權支付額度通知單》,代理銀行收到后的一個工作日內將各鎮區財政授權支付額度通知其所屬各分支機構,各分支機構再在一個工作日內,向相關鎮區預算單位發出《財政授權額度到賬通知書》。但是,在此環節與程序上,由于專項支出計劃頻繁下達,加之鎮(區)路途遙遠等原因,縣財政與代理銀行都忽略下達《財政授權支付額度通知單》,以至于預算單位會計賬務確認收入有困難。
2、資金支付與清算不順暢,對預算單位影響很大。設置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就是要求代理銀行先支付資金,然后與國庫單一賬戶進行清算。現實情況是目前代理銀行的基層機構每天下午不辦理支付業務,并且每天下午4點半,縣社與財政辦理匯總清算后才進行實質上的支付。同時,人民銀行不能辦理當天的清算,要等到次日9點后才進行資金清算。由于與代理銀行支付清算時間不同步,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當日不能為零,只能先由財政專戶資金墊付,次日才能完成與國庫賬戶的清算過程。
3、利益驅使,成為資金轉移庫外的動因。目前,各個銀行及分支機構都將儲蓄存款作為工作業績考核,銀行之間、工作人員之間出現惡性競爭,銀行個別工作人員與預算單位財務人員串通,有意或無意以各種名義將資金提前劃轉到結算過渡戶或報賬員存折戶,有的則將結算資金甚至一些其他收入長期滯留在工資過渡戶。
1、財政專戶與預算單位往來結算賬戶多頭設置。剛實行國庫集中收付改革之時,只有一至二家專門銀行代理集中支付業務,目前已發展到區域內的銀行都在辦理財政集中支付業務,各個銀行為自身利益需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關系拉取存款,財政國庫部門無所適從,財政性資金過早游離到庫外。
2、財政授權支付業務范圍過大。改革之初,縣財政嚴格按照規定授權為零星費用及一些其他資金支出。但基層預算單位及代理銀行分支機構普遍反映票據傳遞困難,用款不便,特別是鎮(區)財政專項資金來源種類繁多,資金實行直接支付成本過大,影響經濟建設發展。因此,縣財政只將政府采購項目實行直接支付,其他一律實行授權支付。但這種做法片面擴大授權支付范圍,有失偏頗。
3、縣級財政監管缺位。一是國庫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統缺乏動態監控體系;二是縣級財政部門日常監督檢查太少,對預算單位放任自流。
上述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預算單位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夠重視,習慣于按老辦法撥付使用資金,同時支付管理人員過多地考慮如何方便用款,而將財經法紀置于腦后;另一方面反映了現行管理體制與具體程序設計上的缺陷,必須盡快予以解決。
一是進一步明確財政直接支付與授權支付業務范圍,合理選擇支付方式。縣財政不能僅為節約成本,無限擴大授權支付范圍。對于工資、三萬元以上政府采購支出、大額專項資金,應納入直接支付的范圍,或者實行大額資金授權支付。二是簡化授權支付流程,取消過去財政、代理銀行層層下達《財政授權支付額度通知單》,憑通知單確認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的管理辦法。預算單位應在縣財政局批準下達的授權支付用款額度內,通過國庫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統,根據實際發生業務支出,按預算內、預算外、專戶資金、往來資金,分別開具《財政授權支付憑證》,經審核打印并加蓋銀行印鑒,于營業日規定時間內提交代理銀行辦理支付。與此同時,會計入賬在確認支出時可確認收入。三是規范財政資金清算日期,當天的支付業務當天予以清算,創造條件逐步將紙質清算改為網上清算。
要采取措施歸并財政專戶,取消預算單位往來結算戶,改變國庫管理部門與收付中心多頭設立專戶,資金反復在途運行的狀況;同時改革過去對上級專項資金實行實撥的資金方式,形成縣財政局下達指標計劃,預算單位見計劃就可支付報賬,國庫收付中心與代理銀行進行資金清算的管理格局,實行資金直達快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財政部門要采取多種途徑對預算單位領導以及支付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與法制教育,大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廣大財務人員政策水平與業務素質,增強執行財經法規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一是在國庫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統中設置風險警示系統,實行動態管理;二是建立健全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要建立網絡安全管理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并切實落到實處;三是定期不定期開展財政資金管理監督與審計,加大處罰與糾錯力度;四是建立代理銀行評估考核制度,縣財政、人民銀行定期對代理銀行業務進行檢查,對違規違紀問題予以警告或通報,直至取消代理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