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磊
所謂高校公寓文化是指“以學生公寓為主要載體,形成、體現和傳播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伴隨大學生思想、認知、性格、追求的不斷碰撞、磨合直至互相融合,最終形成極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圍”[1]。良好的公寓文化不僅寓意著清新的生活環境,還凝聚了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濃厚的人文氣息,對學生思想和文明習慣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環境下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可以說,高校公寓文化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所在。與傳統宿舍文化相比,大學生公寓文化具有鮮明的特征。其一,自主性。在傳統的學生宿舍中,學生必須遵從學校的統一管理模式,其價值標準、行為準則、人格的獨立性等往往受到排斥。而在現在的公寓里,每個學生都是按照自己真實的思想和習慣說話做事,表達對教師、同學的看法,其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審美情趣等相互影響、互相感染,文化意識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且不同的宿舍往往表現出不同的風格。新型學生公寓相對開放的住宿模式,大大激發了新一代大學生表現自由的欲望,他們在公寓里的行為和心理表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受群體的約束(包括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不服從他人的指揮[2]。這就使得高校公寓文化體現出鮮明的自主色彩和以人為本的個性理念。其二,多元性。時代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日趨頻繁,大學生在宿舍一起討論,不在乎細枝末節的個人行為,或憂國憂民,或指東罵西,毫無顧忌。這就使得公寓文化主題常常呈現出多元性和復雜性。其三,潛在性。公寓文化往往表現出學生在教育者視野之外自由、獨立、天性的一面。公寓文化的這種潛在性要求主要表現在“通過各種宿舍文化活動及公寓內外的環境,于潛移默化之中來感染學生的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3]。在這種潛在的文化氛圍中,如何將公寓文化中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引導為每個成員的自覺行動,內化于每個成員的道德自覺,是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重點思考的方面。
1.高校公寓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具有審美傳播價值。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在學生生活區的延伸,當學生生活區由原來單一的住宿功能擴展為文化熏陶、審美娛樂、聯絡感情等多重功能時,公寓就成為審美傳播的重要場所,其作用和價值越來越突出。在公寓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吸取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使之成為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動,陶冶大學生的審美情操,建設優秀的學生公寓文化,引導他們將自己的理想置于學校的培養目標上來。
2.公寓文化是加強高校優良學風建設的需要,具有德育導向價值。公寓文化是一種新的文化、新課題、新概念,它打破了傳統班級建制的單一形式,使得同一樓層、同一居室的成員關系相對多樣化、松散化,寢室逐漸成為高校的“細胞”。在這種情況下,以學生宿舍為重點,建設良好的公寓文化已成為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方面。通過良好的室風建設,保證每個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生公寓從心理上成為學生的自由與安逸所在,最終形成以公寓為主要空間的群體文化。
3.公寓文化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陣地,具有心理調節價值。公寓是學生個性表現最真實的舞臺,是思想內在品質暴露最明顯的場所。公寓內部的整體布局、衛生狀況、宿舍成員的人際關系、道德水準、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內容都成為學生受教育的“亮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應有意識地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移向學生公寓,充分利用公寓文化教育面廣、教育形式多樣化的優勢,使宿舍成為面臨巨大壓力的學生的緩沖帶,重新找到新起點、新方向的依托點;以公寓文化活動為載體,開展以公寓為單位的有意義的娛樂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使學生在活動中調適心理壓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1.突出精神內涵,提升公寓文化建設的層次和品位。由于高校公寓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尤其是公寓周圍過多的商業活動,使高校的公寓文化表現出多維性。“物質制度層次的建設已開始顯示出重復建設的苗頭,再不努力挖掘和開發物質設施和規章制度的精神文化意義,必將導致學生公寓文化始終處于一種低水平狀態,發揮不出學生公寓文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積極而重要的作用。”[4]為此,要突出公寓文化的精神內涵,美化生活環境,提升公寓文化建設的層次和品位,形成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將公寓建成文明有序的溫馨家園和學生樂于向往之地。在這方面,要通過優良校風建設,增強學生在公寓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幫助學生形成勤奮嚴謹和勇于創新的優良學風,增強公寓文化的輻射力和覆蓋面,形成良好的文化建設環境;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倡體現時代精神的主導文化,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揮其在學生公寓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高校應通過大力扶持和開展適合公寓特點的富有思想性、教育性、娛樂性的文化活動,發揮公寓文化的積極因素和教育作用;轉變觀念,強化陣地,用先進文化引導學生抵御錯誤的思想觀念,提升公寓文化建設的層次和品位。
2.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大學生公寓軟件建設。學生住在同一公寓中,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往往表現出不同的特征,不少學生做事我行我素,集體主義意識弱化,社會理想淡薄。為此,強化學生公寓建設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以約束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使學生的個性與規范所要求的共性相生相存,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并用制度、規范約束自己在宿舍中的行為。與此相關的是,近年來學生抱怨公寓文化軟件建設滯后,文化生活貧乏,致使一些思想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在這方面,可將學生黨建工作延伸到學生生活,實現黨建進公寓,保證教育渠道的暢通;以相鄰宿舍為單位建立黨小組或黨支部,實行“黨員宿舍”掛牌;通過開展寢室黨建、團建和思想教育活動,公寓之間知識競賽、宿舍評比活動,加強公寓活動站之間的聯系,拉近黨組織和學生的距離,還可以零距離地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動態和表現,形成一種支部培養發展和公寓黨組織考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之余、教室之外依然可以獲得思想教育實踐的機會,實現黨建工作在空間上的有效延伸。
3.建立學生公寓管理組織,發揮學生在公寓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公寓中建立公寓管理組織是加強高校公寓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這方面,可以由學校主管領導牽頭,學校相關部門參加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寓文化建設工作機制,健全學生公寓管理組織。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主管部門要通過發揮黨團組織、學生社團等力量在公寓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用,加強對公寓文化建設的指導,使公寓文化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1]陳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設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2]郭玲玲.多元文化視野中的大學生公寓文化特征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9).
[3]彭梅芬.高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的創新與發展[J].改革與戰略,2004(6).
[4]劉曉東.淺析高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