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巍,周天河
(黑河學院 俄語系,黑龍江 黑河 164300)
零起點學生面對一個全新的語種,不具備應該具備的基礎,對于俄語中大量的變位、變格極為不適應。在大學俄語閱讀教學中,零起點學生大多數不夠積極主動,對于提出的問題很難回答準確。盡管如此,他們對新語種充滿了好奇心,并渴望深入學習俄語,這使他們更有閱讀的動力。零起點學生在過去的學習階段已經具有英語閱讀所積累的大量經驗,這些經驗也使得他們在大學俄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信心倍增,知難而進。
非零起點學生有過去學習俄語的經驗,對俄語的基本語法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大部分非零起點學生沒有足夠重視大學俄語閱讀的學習。有些非零起點學生自持學過俄語,在大學俄語閱讀學習的初期有浮躁心理,往往表現得不夠努力,心態不夠端正。以往學習俄語的階段,所學的都是最基本的俄語基礎知識,關于俄語閱讀技能的訓練不多,對于大學俄語閱讀應該達到的水平不夠了解,他們的入學成績也并不能完全代表他們對俄語掌握的實際水平。筆者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非零起點學生對大學所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這一項要求并不十分了解,這使得非零起點學生在大學俄語閱讀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并不高。
1.大學俄語閱讀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各自狀況的區別
在大學俄語閱讀初期,相對于零起點學生,非零起點學生能夠較迅速、準確地理解閱讀文章的大意,準確地回答課后提出的問題,而零起點學生則不能做到這點。零起點學生在大學俄語閱讀中能夠較為努力、塌實地學習,并且具有迎難而上的行動,而非零起點學生在這個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2.大學俄語閱讀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各自狀況的聯系
對于一門外語來說,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在以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都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通過教師的講解,都可以較好地理解所要閱讀的文章,都具備一定的外語閱讀技巧,都掌握了不少閱讀方法,這為同步教學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在招收非零起點與零起點學生時,絕大部分院校會在大學俄語閱讀這門課程中選擇同步教學,也就是說,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在大學俄語閱讀這門課程中的教學進度是相同的。
第一,在大學俄語閱讀課程初期,由于非零起點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并達到了要求,對于他們來說,過于簡單的課文并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閱讀水平得不到提高,使得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上,對于俄語閱讀課程不夠重視,從而對今后的大學俄語閱讀學習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對于零起點學生來說,在大學俄語閱讀課程的初期,剛剛識得俄語字母的零起點學生很難理解與分析閱讀文章,大量的生詞和繁瑣的變位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困難重重,不知該如何下手,這會使零起點學生產生對大學俄語閱讀的畏懼心理,這對剛剛接觸學習俄語的他們來說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
第二,大學俄語閱讀課程給教師實施同步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使得教師很難同時兼顧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如果照顧零起點學生,會拖慢教學進度,難以完成教學計劃;如果照顧非零起點學生,零起點學生就會像鴨子聽雷一樣面對大學俄語閱讀課程,很難讀懂文章。
第三,在大學俄語閱讀的同步教學中,零起點學生會因為自己看不懂文章而產生自卑心理;相反,非零起點學生也因此會產生驕傲的心理。這兩種心理問題都不利于大學俄語閱讀教學。
第一,在大學俄語閱讀教學中,零起點學生和非零起點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相同的,閱讀基礎階段的文章是從簡單易懂開始的,并不類似于中學階段的精讀文章;大學俄語閱讀文章題材的豐富程度、分析思考的深度以及閱讀文章的擴展性都大大增強了,對學生的要求也與中學俄語教育有很大區別,零起點學生需要掌握俄語閱讀的方法,而非零起點學生要改變固有的閱讀習慣,使得俄語閱讀更加順利。
第二,在同步教學中可以發揮非零起點學生的優勢,使得零起點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得到幫助,不會遇到遺忘問題、儲存問題的現象;通過對零起點學生的幫助,非零起點學生又在解答中增強了自己的信心,使俄語閱讀更有動力,也有可能發現自己在俄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通過查詢資料、請教老師等方式,使自身的俄語閱讀水平得以提高,并帶動零起點學生,使俄語閱讀教學的作用得以延伸和擴充。
第三,筆者通過對大學俄語閱讀技能的調查了解到,絕大多數零起點學生都能夠跟上大學俄語閱讀的教學進度,在經過入學后一個階段的俄語閱讀學習后,有的零起點學生對俄語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甚至使不少非零起點學生汗顏。這充分說明,就俄語閱讀來說,起步的早晚并不能對教學結果產生絕對的影響。
俄語閱讀教學通常是由簡入繁、從易到難,這對從來沒有學過俄語閱讀的零起點學生來說,從英語閱讀到俄語閱讀,閱讀的方式和方法問題并不是他們的難點,大量的陌生詞匯與復雜的變格變位才是讓他們最為頭痛的。英語閱讀中不存在復雜的變格和變位,在俄語閱讀中,相對復雜繁瑣的變格變位使零起點學生不能快速聯想到這是由某一個已經學過的詞變化而來。而非零起點學生在俄語閱讀初級階段往往會采用中學時期學習俄語精讀的方法來學習大學俄語閱讀,這對俄語閱讀的提高很不利。
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對策,原則是讓零起點學生有信心,知難而進;讓非零起點學生轉換思維方式,盡快適應大學俄語閱讀。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下組織俄語閱讀小組,每組由一到兩名非零起點學生和兩到三名零起點學生組成。這樣在學生中建立以非零起點學生為“師”,以零起點學生為“徒”的關系,并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引進競爭機制。這樣做的優點在于:對于俄語閱讀來說,基礎閱讀階段課時相對較少,授課教師不能經常在學生身邊,對非零起點學生遇到的俄語閱讀問題不能及時給予幫助和解答。而一個班級里的同學在一起活動的時間相對較長,當零起點學生在俄語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可以及時聯系各自小組的非零起點學生,請他們幫助解決困難與問題。這樣可以讓非零起點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在幫助零起點學生的過程中,他們會因為自己不能解決基礎問題而感到壓力,發現自己在俄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查詢資料、請教老師等方式使得他們更加努力認真地對待俄語閱讀。由于引進了競爭機制,小組與小組之間有了比較,小組的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都必須時刻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教師也可以通過平時的小測試檢驗各小組在俄語閱讀中的情況,對兩種起點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解答。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學習,零起點學生對學好俄語閱讀更有信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會及時得到解決和反饋;而非零起點學生在幫助零起點學生的過程中,自身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強,這對他們在俄語閱讀下一個階段學習的提高更加有幫助。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最能影響閱讀的因素是閱讀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閱讀材料的枯燥無味。因此,閱讀材料的選擇已成為提高俄語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如何使零起點學生和非零起點學生在大學俄語閱讀中實現同步教學的重要因素。
以往的閱讀教材,文字材料編排是有一定梯度的,選取的材料也通俗易懂,但有的內容還是過于陳舊,不能充分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對現有教材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將一些舊的閱讀文章替換為讓非零起點學生和零起點學生都能接受的文章,這部分文章可以從俄語的報刊雜志、新聞網站上選取,但選材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比較強的年齡階段,常常對熟悉或感興趣的內容比較關注,因此教師在選擇材料時既要考慮教學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這樣可激發兩種起點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更加輕松地做到同步教學,還可讓學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
第二,篇幅長短適宜。大學俄語閱讀材料的長短大概以大學同時期精讀課程中精讀課文的標準為宜。太短,非零起點的學生可能會覺得“不過癮”;太長,零起點的學生容易感到“腦袋大”。
第三,難度生詞適中。閱讀材料的難度與精讀課中閱讀文章的難度相當。難度較大,不適宜零起點學生,會影響閱讀速度;難度較小,不適宜非零起點學生,得不到提高。生詞以10%左右為宜,過難則理解困難,影響興趣;過易又實現不了提高閱讀技能的目的。
第四,體裁形式要多樣化。選材時應結合大學俄語閱讀教學大綱的要求,各種類型的文章都應有所涉及,適當增加敘事類文章的比例,使零起點學生和非零起點學生在今后的專業俄語四級考試中,對其中的閱讀部分有準備。
最佳的教學方法應該是營造輕松的閱讀環境,調動非零起點學生和零起點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引導學生培養自己正確的閱讀方法和自學能力。能夠影響俄語閱讀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詞匯量和語法知識。
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對于零起點學生來說,詞匯量的積累顯得尤為重要,詞匯量不足就無法順利地進行閱讀。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多少也與閱讀速度和正確率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它們之間是成正比的,這也是零起點學生相對于非零起點學生在俄語閱讀中的劣勢,這就要求教師在俄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詞匯教學內容,并在課后布置一些與下次閱讀課中出現的生詞有關的作業,讓零起點學生提前有所準備,使得零起點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會由于生詞問題而影響閱讀。
語法對俄語閱讀的影響也很大。雖然非零起點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階段學過俄語的基本語法,但在掌握的程度上是參差不齊的。在大學俄語閱讀上的表現為遇到長、難句等情況時常常不會正確判斷和處理,造成理解錯誤,從而影響了閱讀理解的正確性。在俄語閱讀過程中能否準確地判明句子的主干是閱讀理解的關鍵。因此,在俄語閱讀教學的初級階段,適當講解俄語常用句型是有必要的,這對非零起點學生來說可以鞏固俄語基礎,對于零起點學生來說可以豐富閱讀知識。
[1]陳平.“零起點”班學生的教與學[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報,2010(3)
[2]大學俄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范潔清.俄語零起點與非零起點學生同步教學之探討[J].中國俄語教育,1996(2).
[4]夏宏芳.關于俄語泛讀教學的幾點設想[J].長春大學學報,2004(1).
[5]趙明霄.大學俄語零起點學生與非零起點學生同步教學初探[J].蘭州商學院報,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