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珍
思辨能力源于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其涵義是“運用恰當的評價標準,進行有意識的思考,最終作出有理據的判斷”[1]。羅伯特·恩尼斯把思辨能力定義為“對所學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及價值進行的個人判斷”,它有助于作出最佳的決定和得出最佳的結論。然而我國很多學者把它譯成“批判思維能力”,文秋芳把它譯為“高層次思維能力”[2]。新的譯法容易產生比較寬泛的理解,故一些學者又將其譯為“思辨能力”,以便能更明確地表達這一概念中所包含的分析、評價、創新能力的培養。
國內英語專業學生“思辨缺席癥”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3]。當今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也不例外,思辨能力缺失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歸為三點:一是長期以來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認識誤區,重語言形式輕文章內容,認為能夠進行口語交流和書寫就算達到目的。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傾向于對語言學習的模仿和操練,機械性記憶和被動吸收往往多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少注重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二是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不科學的課程設置、學生被動吸收式學習方法,以及課程測試與教師評價體系等不夠健全,往往造成學生專攻英語,單科獨進,熱衷于考證書而放棄正規課程學習的極端實用主義,長此形成的語言學習習慣嚴重阻礙了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三是教育理念與實踐轉型還未完成,思辨能力的培養還未引起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目前,中國“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研究未完全起步。”[4]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教學改革中,學術界多是通過引進或借鑒國外成果來進行,對中國大學生思辨能力現狀的認識仍有不足。而針對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成果更是甚微。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是“英語+商務”、“英語+哲學”等復合型專門人才,既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為一、二年級開設專業基礎課,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為三、四年級開設專業課,提供給學生思辨能力訓練的空間,但因課時及表達能力有限,學生專業思想淡薄、人文素質差、閱讀量少、思考少、思辨能力差,導致思辨能力培養進入瓶頸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基礎較薄弱,加劇了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協調,這是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學生思辨缺席的癥結所在。具體體現在——閱讀量:一本課本現象;系統性:教材知識零碎;知識性:缺少人文底蘊;思辨性:缺乏思考激勵;思想性:中西傳統缺失。要改變這一狀況,就要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的興趣,開展富有創意性和實效性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目標導向、鼓勵同伴之間互助合作、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其內涵遠不止小組活動,而小組活動里包含合作學習。主要是(1)Effective presentations;(2)Effective reading&writing activities;(3)Desig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the EFLclassroom。教師與學生專注課堂,設計活動,提升教學效果。
在英美文學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傳授東西方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則強調對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賞能力;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將演講和辯論引入電影賞析課以提高學生的聽說思辨能力;在翻譯與寫作教學中,應用融合法與過程法來提高學生的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閱讀等以細讀和討論為主,做好預習,課堂積極參與討論;前后打通,聯系比較,發現問題;中西經典融會貫通,比較討論中西文化的相通相異。特別是學生畢業論文撰寫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東、西方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更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思辨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了一批專業實用課程,如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談判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未來就業息息相關。讓學生去實訓基地實習,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工作中的難題,激發學生積極地思辨,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新與思辨能力,可以鑄就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未來職場的靈活應變能力。教師作為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和提高的保證,本身也是一位思辨者,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優化知識內涵,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情感陶冶。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課堂之外的交流平臺和渠道。在教學探索中,注重知識與能力并舉,思辨與情感并重,旨在提高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人才的思辨能力。而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該方法提倡教師對研究情境的參與,直面實事,能夠對事物的復雜性和過程性進行長期、深入、細致的考察。因而,質性方法尤其適合教師深入教育內部進行探究。
畢業論文是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業務能力的具體表現。很多學生的論文選題不規范、論述無序、內容膚淺,有的甚至只是隨想、心得體會,這些都是思辨能力缺失造成的后果。因此,學生要完善知識結構,拓展視野,積累素材;教師更要積極引導,巧妙設題,激發學生寫好畢業論文的信心和能力。
改變英語專業學生“思辨缺席”的現狀,丞需進行教學改革,突出思辨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必須改變觀念,形成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及質量保障、評估機制;同時需要圍繞認知能力開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及思辨能力,提升人才素質。
[1]Paul.R&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5:20.
[2]文秋芳.論述外語專業研究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3]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8-19.
[4]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