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劉黛琳教授在2009年1月10號召開的“全國高職高專英語研討會”上指出,“以后高職教育不再是相對于本科的教學層次的劃分,而是單獨的教育類型。高職院校要抓住機遇,推動英語教學的改革。”[1]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因此高職高專教學中公共英語的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
為了更加深入和細致地了解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從事公外教學的教師的現狀,筆者以遼寧省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校生及相應的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為研究對象,在謝家樹編制的“大學生公共英語學習自主性量表”[2]及袁紅梅對謝家樹的量表所做的后續研究的基礎上[3],制定了《新生英語學習的困難、目標及信心調查》表、《非英語專業新生英語入學成績調查分析》表和《一年后學生英語水平調查分析》表、《公共英語教師問卷調查》表。并對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非英語專業高職學生共1000人及20名教授公共英語的教師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見表1、2、3、4(為了數據的客觀真實,調查對象1000名非英語專業高職學生是隨機抽取的,20教師是專職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問卷的回收率是100%)。
通過對上訴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在公共英語的學習和教學中,學生及教師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

表1 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障礙,學習目標及學習信心調查表

表2 非英語專業新生英語入學成績調查表

表3 一年后學生英語水平調查表

表4 公共英語教師問卷調查表
其一,大一新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著困難。調查顯示,新生在單詞記憶、語法學習、語言運用方面都很欠缺,但他們對英語有興趣,有目標,沒有喪失信心,還有把英語學好的自信心。同時,學生也認識到英語在將來的職業中的積極作用,期望在大學期間所學的英語對將來工作能有幫助。這些都是教師應該把握好的學生內心之中潛在的難能可貴的積極因素。
其二,學生英語素質普遍比較低,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個體差異比較懸殊。從入學的英語測試可見,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距較大,經過一年學習后,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上沒有明顯的提高。但是2009級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正面評價稍高于2010、2011兩個年級。
其三,教師普遍學歷較低。教授公共外語的教師普遍學歷要低于教授專業外語的教師。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少,對新的教學理念掌握得少,對比較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采用很少。
其四,公共英語所使用的教材單一。從所選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種類單一,學生的選擇余地小。雖然有了部分的分級教學,但是某些特殊專業學生基礎薄弱,所學教材不適合學生的現有水平。這就導致使用統一教材的同班同學中,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太簡單、學起來沒勁,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又覺得學起來太困難、越學越沒勁。
其一,創設英語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動力及興趣。英語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每周只有四學時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建設第二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建設第二課堂可從多層次、多方位著手,多渠道進行規劃和組織。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立英語角,組織英語朗讀、演講及征文比賽,組織學生唱英語歌、演英語劇等等。此外,定期邀請外教為學生做特定內容的講座,定期為學生介紹英文電影,組織他們業余時間觀看。總之,應使校園充滿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擁有英語交際的舞臺,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在實踐中培養出興趣、體驗到成功。
其二,根據教學實際,設立合理的選修課制度。把所編寫的適合各個專業使用的實用英語教材(計算機英語、體育裁判英語、法律英語等)作為選修教材來使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跨年級跨專業選修。
其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公共英語教學作為高職高專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也處于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學生要通過高職英語能力A、B級考試,有的學生還要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又要突出本學科作為工具的應用性和實用性,要凸顯高職教育的職業特色。應用能力和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是不能等同起來的,在調節兩者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因此,課程體系設置應全面協調。
其四,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實行科學,有效地教學評價體系。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評價應該體現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應建立一套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整個體系應具有人性化,使得教學評價能達到真正了解教學狀況,檢查教學成效,鼓勵教學付出,監控教學實施,適時調整教學活動的作用。具體而言,教學評價手段應多樣化,應側重于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考查,對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級分組考核。程度高的學生可采用聽力加筆試和口試的考試方法,程度較低的學生可適當降低難度,減少考試內容。根據不同的專業,還可采用閉卷、開卷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其五,鼓勵公外教師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學校要采取相應的獎勵措施鼓勵年輕教師提升學歷,鼓勵教師進修學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選派教師出國學習考察,構建良好的外語教學環境平臺。
其六,鼓勵教師使用電化教學手段,并為教師的電化教學創設條件。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等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使所展示的語言材料更情感化、情景化。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能激發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點,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興趣和自信心。另外,這種教學方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教學的信息量,進一步豐富學習材料,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聯系形式,極大地彌補了傳統英語語言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它也擴大了教學規模,有效地解決了學校擴大招生后英語大班教學對語言學習的不利。
其七,從實用性出發,根據需要編寫校本教材。編寫校本教材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可根據實際情況成立自己本學校的教材編寫小組,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教材編寫工作。專門用途英語與學生所學習的專業聯系緊密,有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會對專業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公共英語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但不容忽視的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應從學校、教師、教材多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不斷改革,真正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升,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
[1]抓住機遇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EB/OL].(2009-05-13)[20120-02-12].http://www.gmw.cn/01ds/2009-05/13/content_920538.htm
[2]謝家樹,嚴良軾.大學生學習自主性量表的初步編制[J].心理發展教育,2005(3):6.
[3]袁紅梅.大學生學習自主性量表的修訂及區域性常模的建立[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6):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