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涵 黃 瀅
(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南京 210037)
談不同地域條件下的濕地景觀
趙秋涵 黃 瀅
(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南京 210037)
對我國東西兩個大型濕地的景觀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從城市濕地公園的現有景觀方面進行論述,提出更加合理的設計方法,同時對不同條件下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進行了探索與研究,達到對比分析的效果,解決了各地區因不同因素影響下的濕地公園的營造問題。
濕地景觀,地域條件,營造手法
濕地,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之地,也是被人類社會認為存在著具有自然界最豐富的物種并且具有多樣性的地方,常常被人們譽之為“地球之腎”[1]。杭州西溪濕地主要的吸引力在于充滿野趣的濕地風光和江南田園風情,張掖黑河濕地則重在突出當地獨特的西部風光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其先天條件有些許類似,杭州西溪濕地位于杭州市城區西部,西部有天目山脈,北連余塘河、京杭大運河,通太湖水系;張掖黑河濕地位于黑河中游,南依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處于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帶,是我們西北地區自然保護區網絡的重要節點。前者屬于城市次生濕地,后者屬于荒漠地區典型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前者以“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為發展原則,后者則是以“文化名城、名族的塞外江南”為設計理念,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環境氣候條件下,將兩種類型的濕地總結分析可以得出,我國的城市濕地景觀應有不同的營造手法。從建成來看兩者也有其相似之處,都緊靠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兩地都能充分應用動植物和水體形成的當地的濕地藝術,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還能在一定基礎上創造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二者在設計的表達和景觀的體現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不同背景下,濕地景觀在傳統美學上也有不同的體現。當下,景觀不僅僅是景觀本身,一定意義上也是人們主觀需要的一種反映。根據傳統審美對濕地景觀的標準,筆者把它們歸納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主觀需要,因此,兩地的營造手法也不盡相同,如何更好的營造不同地域條件下的濕地景觀也是本文所要探討分析的。
西溪濕地公園位于我國東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旅游者多數是以城市休閑觀光為主,中青年還有女性游客居多,通過對西溪濕地生物的多樣性評估,對濕地景觀為主要對象的各類活動進行一定程度的開發和管理,充分發揮了西溪濕地當地的文化特色,當地生態資源較為豐富、自然風貌景觀質樸、文化積淀較深厚,曾與西湖、西泠并稱為杭州的“三西”,是目前國內存在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集文化濕地、城市濕地、農耕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2]。西溪濕地自古以來就是隱逸之地,被歷代的文人雅士們視為人間凈土和世外桃源。西溪濕地公園也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之地,越劇就是在西溪濕地中的陳萬元古宅中,從落地說唱走向了舞臺藝術的,成為了從曲藝到戲劇的重要轉折點。
西溪濕地公園的景觀特色在于天然質樸的江南之美,打造其溫婉,婉約的江南特色。整個西溪濕地公園充斥著一種幽靜,給游人提供一種寧靜以致遠的心理感受,天然、野趣也是西溪濕地中景觀所要體現的,淡泊和清遠的感覺也時常能在身處其中時所體會到。西溪濕地現共有4種景觀類型,即水體、林地、耕地和建設用地景觀[3],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其具有濃郁的農業景觀特點。與此同時也對西溪濕地進行了功能空間上的劃分,在平面上追求一種層次感;讓體驗中的人們不會感到枯燥和乏味。其中西溪濕地公園的特色景觀還充分體現了高雅與文雅相結合的濃郁文化氣息。以當地的低洼水網平原為基礎,結合當地的桑基魚塘和柿基魚塘,以魚塘、河港、湖漾和狹窄的塘基來組成的當地特色的次生濕地的地貌景觀[5],西溪濕地利用其江南的當地人文特色,僅僅以蘆葦觀鳥為例,西溪濕地設有高臺觀鳥,游人可以通過望遠鏡等設施欣賞鳥類活動,也為掩體式的觀察平臺,讓西溪濕地成為一個生態教育的大學堂。在這里文人雅士的江南風韻也通過當地的濕地景觀的設計更加深刻的反映出來。
張掖黑河濕地公園位于河西走廊,區域天然形成,地勢比較坦蕩,其間沙漠、戈壁和綠洲相互交錯,那里的祁連山長年雪水,因此那里的水源也較為充足。境內植被受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和人類生產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北部山地的北坡具有垂直地帶性分布,平原地區受人類活動影響主要為栽培作物及荒漠草原、沼澤草甸。有山地森林、高山灌木、山地草原、高山草甸、荒漠草原、沼澤草甸及栽培植物七類。這些地域特色在城市濕地公園設計中所占比例因素之大,設計師可以通過游客的參與性、體驗來設計當地的景觀。同時加上當地的自然條件,營造與之形成了獨特的、不同于江南水鄉的大塞邊疆風貌。在這種周邊環境中還聚集了沙漠、戈壁等干旱的環境,形成國內有名的黑河濕地實屬不易,再加上當地的自然風貌與人文歷史,這里的濕地景觀設計更是要求設計師的別具一格。西部文化底蘊極其豐富,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都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數不勝數,絲綢之路更是豐富多彩,黃河文化更是內涵深厚[4]。因此,這樣的文化背景才造就了當下不同于江南的風土人情,也體現了我們祖國的幅員遼闊。西部不同于江南的小橋流水風光,西北人的熱情好客的豪爽情節,也通過當地的濕地景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體現。主要還是以體驗西部生態景觀旅游為設計路線,加上當地不同于南方的邊塞風情,讓游客在身處當地環境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與淳樸。張掖黑河濕地景觀設計,為三區,即從東向西依次是跑馬區、野營燒烤和自駕營房車區、休閑私人會所等度假區;五帶,即從黑河由北向南依次為濕地保護核心帶、濕地保護緩沖帶、濕地保護試驗帶、濕地保護樹隔離帶、休閑娛樂水果蔬菜采摘帶[6],多點,即區域內設置沙漠、戈壁、湖泊、草甸、礫石等微地形,供人們領略河西走廊不同的地形地貌。附屬設置自行車道、棧橋、親水垂釣臺、車道、步道、高地形島等。整個設計突出親近自然、融入自然、彰顯了當地濕地特色,體現了西部邊塞風情,最大限度地體現反璞歸真、與當地西部景觀融合、萬物于一體的景觀思維。
1)地域差異。杭州濕地主要是從原始的生態濕地演變為的次生態濕地公園。西溪濕地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性濕地公園。張掖濕地主要是由河流、草本沼澤、草甸等天然濕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溝渠等人工濕地為主體所構成的復合型濕地的生態系統,是在沙漠戈壁環繞下的具有獨特的當地周邊環境特點的濕地景觀。2)重點差異。杭州西溪濕地研究的重點一直是植物及景觀的多樣性,也是生態旅游開發的重要資源條件之一。具體說自然植被也被劃分5個植被型組,6個植被型、20個群系組合、20個群系,自然植被型組中以水生植被和沼澤植被的草本沼澤植被亞型為主[7]。張掖濕地打造以體驗型西部景觀生態旅游為主題的生態旅游路線,將個性化、求知性、審美性以及可知性的幾個特點相融合,追求自然與人文的并存、體驗以及欣賞的目標,通過預先設計讓旅游者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到其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性,從而獲得更深層和全新的生態體驗以及全新的生態環境。
筆者想要突出濕地地域性的表達與體現,并非僅僅是兩個不同環境、文化背景下單純的濕地景觀的比較,而是一種基于獨特的濕地景觀的表現。那么,如何通過以上的兩個不同地區條件下的濕地景觀的比較分析,如何更好的營造濕地公園景觀已經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張掖黑河濕地公園則恰恰可以突出反映當地的地域性的濕地景觀,也意識到,景觀存在于當地的場地中,延展的形態也提供了一定的先天條件,我們用后天的努力與審美去補足并綻放先天的優勢。新興的濕地公園生態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大自然原始天然淳樸的一面,也為人們尋覓了自然、陶冶了性情、增長了見識、儲蓄了一筆財富,城市濕地公園也逐漸成為了人們越發喜歡的生態旅游的最佳去處和體現之一。
如今,在我國城市中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已經是一種趨勢,城市濕地公園完全影響著其周邊的氣候、環境,也是合理保護和開發城市濕地公園的一種重要途徑。城市濕地公園設計的好壞,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這個地區的氣候變化,比一般綠化對環境的影響更能起到作用。但當今城市濕地景觀設計趨同,在這種大的背景下,要求設計師們更加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進行景觀的營造與設計,加強對城市景觀的體驗性的設計,讓人們在身處不同的濕地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景觀文化。
[1]趙魁義.地球之腎——濕地[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2]鄧志平,俞青青,朱 煒.生態恢復在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營造中的應用——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24(6):162-165.
[3]繆麗華.杭州西溪濕地生態旅游開發現狀與前景初探[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9,5(2):67-68.
[4]趙慧強,洪增林.西部人文資源開發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
[5]繆麗華.杭州西溪濕地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1):89-92.
[6]張 平.張掖市黑河流域濕地研究與保護[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1,7(3):11-12.
[7]馬 斌,黎鵬志.城市濕地景觀生態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初探[J].山西農業科學,2008,36(2):84-86.
Discussion on wetland landscape under various regional conditions
ZHAO Qiu-hanHUANG Y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orestry,Nanjing 210037,China)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wo large wetland landscape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hina,discusses current urban wetland landscape,and puts forward rational design methods.Meanwhile,it explores and studies urban wetland landscap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it achieves comparative analysis effect,and solves various wetland park creation issues in various regions.
wetland landscape,regional condition,creation method
TU986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3.10.018
1009-6825(2013)10-0215-02
2013-01-11
趙秋涵(1989-),女,在讀碩士; 黃 瀅(1980-),女,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