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
《數控加工編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理論課程,《數控機床操作實訓》是實踐課程,分二個學期開設,理論與實踐脫節。結合學院的資源和學生的特點,對二門課程進行整合,對《數控加工編程》一體化教學進行了課程開發,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1.《數控加工編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理論課程,內容比較難,由于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學習這門課覺得苦燥無興趣且容易忘記。
2.《數控機床操作實訓》是實踐課程,是在《數控加工編程》這門課的下學期開設,實踐與理論脫節。
3.影響教學效果。操作實訓前,老師必須重新上理論課,然后才能開始實訓。
4.學生對實踐比較感興趣,愿意上機床操作練習技能。
5.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理論教師的操作機床能力和實踐指導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
6.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以常見的減速器零件實物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循序漸進,每一次練習都有實物,實物隨著教學進度在不斷地變化,成為合格的零件,最終裝配成減速器。減速器可作為下一屆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教具。
1.配備了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并做好了任務的分配工作。1名課程開發的總負責人,在課題中承擔課程設計方案,總體協調和總結工作;2名主講教師,在課題中主要承擔職業行動領域描述、學習目標制定、學習情境設計工作,講義編制;7名實踐指導教師,負責學習情境設計工作,講義編制;2名其他教師主要負責三維圖像、動畫設計。
2.教學設備、設施齊全,基本達到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在實訓中心開設了容納60人的教學場所,改善了教學環境。
1.以減速器作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以任務驅動,循序漸進,項目化理實一體化教學。《數控加工編程》一體化教學的教材分二大模塊,模塊一是數控車床編程加工,模塊二是數控銑床編程加工。數控車床編程加工模塊共分十二個項目,數控銑床編程加工模塊共分二十個項目。每個項目分1-3個具體任務。
2.理論教學由1名主講教師在實訓中心教室集中授課,根據項目的規劃、任務的要求來確定授課內容、時間;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教師指導為輔。
3.教學方法多樣性。主要有“信心+激勵”的教學方法、基于職業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教學方法、教師示范的教學方法、融理論于實踐的教學方法等,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以“簡明、實用、夠用”為原則,著重培養學生獨立編程操作機床的動手能力,達到數控中級工的標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嚴格按5S的要求做好現場管理工作,養成良好的素養,培育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
4.改革了考核評價方式,采用了工作過程考核方式。本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完成項目的全過程;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關注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每完成一個項目,對學生做出考評,肯定取得的成績,重點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在下一個項目中如何進行改進提高,使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都有進步,有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評定包括三項:工作成績占50%,重點以工作過程表現和二個模塊的最后二個項目考核為主;理論和實踐考試成績占30%,考試成績中包含編程、加工過程、零件質量,以動手能力為主;學習、工作態度占20%,以平時學習態度的認真程度和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態度是否認真、是否認真做好5S為考核依據。總之,考核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編程和動手操作機床能力達到中級工的要求。
5.實施效果明顯。以往數控中級工考工一次通過率為95%,《數控加工編程》一體化教學改革后的教學班數控中級工考工一次通過率達100%。
通過第一輪教學改革后,我們發現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校本教材不夠完善,項目、任務安排不夠緊湊,教學內容和時間與實施有誤差等。我們將盡快完善實施,爭取第二輪后完成教材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