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贇
(西安武警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在教育部下發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展情況的調查報告》中有指出:“實施教學改革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大學英語的教學問題,改變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成果[1]。”大學本科公共英語的新的要求和目標是顯著提高我國本科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學本科的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還面臨著較大的問題,如何改變本科大學公共英語的教學現狀,促進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進一步有效改革是現階段我國本科大學英語學術界的一個重大課題。
我國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還存在著下列幾個突出的問題。
第一,由于我國各大高校的擴招和專升本的原因,使得我國各大本科院校的辦校規模不斷擴大,不斷增加的在校大學生與有限的公共英語教師師資力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第二,我國現階段實施的公共英語教學的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公共英語發展的需要,我國目前所采用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即便是借助多媒體技術,也還是以傳統的黑板板書方式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滿足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需要,同時,也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
第三,我國本科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師的師資水平是限制本科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本科院校中,公共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導致這些公共英語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有效的進修和培訓,從而使得高校公共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各不相同。
第四,由于我國本科的英語教學需要考核四六級,并且還舉辦了四六級的英語考試,而四六級的英語考試主要目標是檢驗大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和英語的閱讀能力,缺乏相應的實際運用能力方面的檢測,使得高校在英語教學中把主要的目標都放在了應付考試上。
隨著社會的發展,本科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我國教育部在2006年8月份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提高質量,全面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通知》中明顯的表明了大學英語是高等本科院校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逐漸成為本科院校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2]。
我國現階段的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和弊端是使得我國本科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的根本性原因。我國本科公共英語現行的教學模式普遍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主要的教學內容是以詞匯、語法等為主,嚴重忽視了公共英語的“聽、說”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好本末倒置,使得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公共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中,目前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十分有限,本科公共英語教師的師資力量和師資水平十分有限。在英語教學的管理方面,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個體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質量。
據有關部門調查和統計發現,自教育部下發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通知以來,我國本科院校逐漸開始進行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并在逐步改革的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進行本科公共英語的改革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得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在逐步改革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使得我國本科公共英語教學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不斷完善新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對外開放要求不斷拓寬,與國際接觸越來越多,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對大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的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我國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可以從改變現行的教學模式、對現有的公共英語教學的大綱進行修改以及英語教學質量的評價系統這三個方面進行改革。
從改變現行的教學模式上看,需要改變傳統的公共英語教學的模式,保證現階段的公共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和無限制的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教學的內容上,應改變傳統教學當中的以詞匯和語法的講解為主的方式,從教學內容上和教學的課堂上把公共英語的實用性、文化性以及趣味性等融合在一起,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興趣。在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需要在繼承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從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大綱方面考慮,首要的一點就在于要把傳統的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的教學目標轉變為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從而全方位的提高大學生的關公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水平。要充分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的機會,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和多媒體等引入更多的教學資源。
在本科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評價系統方面,傳統的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質量無非是通過筆試和四六級英語考試來評價教學的質量。在進行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過程中,需要根據現階段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制定新的評價方式,可以采用各種英語教學軟件進行教學成果和質量的檢測,把教學質量的評價與具體的教學課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現階段,我國社會正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在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改革過程當中,也需要與時俱進,把社會發展的需求當成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實現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在保證本科公共英語教學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過程中,需要重點突出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轉變教師的觀念,才能有效的實現公共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據有關部門調查研究發現,到目前為止,我國本科大學的公共英語教學在不斷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在公共英語的實際運用方面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與社會發展的需要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我國教學逐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大學作為為社會輸送大批量人才的主要場所,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只有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不被社會所淘汰[3]。
[1]張濤;張瑞嶸;趙平;劉玉芹;李敏銳;汪毅.大學英語聽說課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2-13.
[2]張榮華.淺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大學英語課的教學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1.45-46.
[3]周曉琴;鄔靜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綜合化教學改革實驗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