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韓國東部制鐵株式會社天津代表處,天津 300042)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度,通過不斷引進外資企業、創辦中外合資企業,并結合制定一些吸引外資的政策體系和法律規定,使我國的外資利用率極大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國有資金不足的現狀,并通過引進眾多發達國家的管理和技術經驗,為我國的產業升級做出了極大的幫助,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引進外資,盲目的給予外商超國民待遇的稅收政策,將外資引進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指標,使得內資企業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從而導致了市場競爭的不平等,扭曲了市場,造成大量國有資產的流失。下文中筆者主要針對差異稅收政策下的公司理財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以一項期初投入、期末收益的投資項目為例,假設期初投入為I,期末銷售量為Q,銷售成本為C,產品價格為P,經營成本固定,由F 表示,企業所得稅稅率由T 表示,那么,該項目的期末現金流量可以表示為:X= (Q(P-C)-F-I)(1-T) + I
通常情況下,X 取值是不確定的,采用隨機變量刻劃,這是由于其他指標均為不固定因素,會受到外界市場環境的影響,都是隨機變量。
結合現代財務理論,項目的收益時由現金流量的風險性和時間性決定的,假設其合理期望收益率為r,那么,其現值可以表示為:
PV = E[X]/(1+r),這里E[X]為X 的期望。
一個項目是否適合投資是由其凈現值決定的,也就是NPV = -I + PV 的水平,只有能夠獲得正凈現值的項目才是值得投資的項目,能夠為企業所有者帶來財富價值。否則,會對企業所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不值得投資。
在一個公平的市場中,項目的現金流對于每個投資者而言是平等的,所以,在同樣的項目投資中,都必須保證滿足每個投資者的相同收益率要求,也就是保證每個投資者有著相同的收益率。但在這種情況下,一家企業經營同樣的項目,但所需要繳納的稅賦較低,那這家企業就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建立起自身的競爭優勢。
一直以來,我國為了擴大改革開放,不斷吸納外資,并對外商和外資企業賦予了一系列超國民待遇,如企業設立方面的時間限制和出資費用等優惠、信貸優惠、外匯優惠等,尤其是稅收政策優惠。從我國的稅收法規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我國對于外商和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體現在多個方面:
第一,所得稅,我國現存有免二減三的規定,而且對于一些特定區域和產業有一定的優惠政策;第二,在投資退稅方面存在優惠政策;第三,可以延期納稅的優惠政策;第四,外資企業的職工福利費用標準可自行制定,而內資企業的職工工資和福利都是按計稅工資扣除,其標準是由財政部規定的。
除此之外,這種超國民待遇的優惠還體現在工商統一稅、關稅的減免和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消費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等方面。而且,很多地方政府為了大力引進外資,對于外資企業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稅收優惠。曾有學者進行過統計,內資企業的所得稅率平均為22%左右,而外資企業僅有10%,差距極其明顯。
外資企業可以通過這種優惠稅收政策進行避稅,從而造成我國財政收入和國有資產的損失。對外商和外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會減少我國的財稅收入,也是將這部分收益讓給了外資企業。同時,這部分稅收會轉移到內資企業中,從而導致內外資企業市場競爭的不公平。這種局面會對內資企業造成擠壓效應,給我國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壓力。外資企業對我國市場的擠壓是一種成長壓制效應,擁有稅收優惠的外資企業,在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能夠將處于稅收劣勢的內資企業擠出市場。現階段,跨國公司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載體,一般跨國公司都有著極其雄厚的資本實力、較為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和相對先進的生產技術,對內資企業的市場地位形成極大的威脅,如果加上稅收優惠,就會進一步提高其競爭能力,加劇內外資企業之間的差距。
從當前我國外資稅收優惠超國民待遇造成的種種負面影響來看,取消外資稅收優惠,逐漸實行國民待遇迫在眉睫,具體來看,一方面要取消稅收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外資的稅收優惠待遇。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政策進行調整:
首先,對現行的相關政策法規進行調整。對現有的稅收立法進行統一,要堅持WTO 規則的統一性、透明度和國民待遇原則,在改革開放不斷擴大的形勢下建立起開放、透明且公平的市場環境,向所有企業提供公平的稅收待遇,逐步降低政府干預程度,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其次,對于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應該逐步與國際投資政策協調與合作,消除以往的對外全面優惠的原則和內外兩套稅法,采用特定優惠原則下的統一稅法來代替,從法律上建立內外資企業的平等、公平競爭秩序。
第三,不斷提高內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可以從采取降低成本、提升技術、提高產品市場價值、拓展銷售渠道、引進先進管理理念等方面入手,擴大企業的本土優勢,提高其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從而提高綜合競爭力,建立起與外國品牌相對抗的優勢。
[1]方曙紅,楊坤. 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與國有資產流失[J]. 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05).
[2]何永江. 試論我國外資優惠政策及其問題[J]. 國際貿易問題,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