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平
(天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天津 300040)
目前,住房公積金繳存、貸款業務是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公積金中心)具體負責,以前的全權委托模式已經向公積金中心自主管理轉變,繳存的審批、處理流程,貸款的審批、發放很多都是由公積金中心自主辦理,受委托的商業銀行只是從事資金賬戶的運作,類似公積金中心的出納。從運營模式來看,公積金中心已經成為一家“準商業銀行”。因此,商業銀行面臨的很多業務風險,公積金中心一樣會存在。
近幾年中國銀監會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有關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指引,對照公積金中心的運作管理,筆者認為住房公積金存在以下類似商業銀行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很多人可能認為住房公積金是由在職職工定期繳納,而且是作為強制手段,不存在資金流動性問題。但是,事實上這個強制性的優勢也是劣勢,因為住房公積金的來源渠道過于單一,而個人住房貸款的需求則無限增長,這就造成了在住房消費旺盛時貸款需求的激增。同時,近幾年房價持續增長,各地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相應大幅提高,在近幾年住房公積金繳存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資金使用率、存貸比持續走高,造成很多地方住房公積金入不敷出,存量資金枯竭。例如京、津、滬三地近幾年資金使用率都在90%左右,其中上海甚至達到100%,職工申請貸款只能排隊等候。
因此,結合商業銀行的通行經驗,住房公積金也應當建立相關的流動性風險核心指標預警機制,將流動性比例、核心負債比例、資金流入流出比例、流動性缺口率、備付率指標納入預警指標管理。同時,應當做好資金流量分析及預測,通過研究、比較資金的流入、流出,了解公積金中心業務狀況,并適時預測未來的資金狀況及資金流量,計算期限錯配凈額,為存貸政策的調整提供參考。
信用風險即違約風險,是借款人未能履行約定還款義務而給商業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所面臨的最廣泛的風險。
住房公積金主要用于個人住房貸款,當然面臨著借款人違約風險。公積金中心必須通過建立適時、合理、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實現對信用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確保公積金中心無論在正常環境中還是在壓力狀態下,將信用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以推動貸款業務的持續、穩健運行。
針對信用風險,也應該建立符合住房公積金特點的預警指標體系,首先應該建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產的五級分類制度,并參考商業銀行的做法,對五級分類進行細分,尤其對優良資產(正常、關注類)進行細分,因為優良資產是占絕大多數,而優良資產的構成也是不同的。我們可將正常類分為正常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次級類分為次級一級、二級等。其次,建立指標預警機制,可將不良率、貸款遷徙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納入常規指標預警管理,同時違約率(PD)、違約風險暴露(EAD)、違約損失率(LGD)、預期損失率(EL)等有關資本計量的指標納入到住房公積金信用風險的決策管理中。
參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我們可以給住房公積金操作風險做如下定義:公積金中心在開展住房公積金業務、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及內部管理工作中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科技信息系統及外部事件等因素所造成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事件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科技信息系統及外部事件等因素所造成財務損失或影響中心聲譽、客戶和員工的操作事件。
公積金中心應首先建立操作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公積金中心操作風險偏好應當強調業務規模、服務效率與風險承受度的匹配,在確保資金特定用途、住房融資效果的同時注重操作風險的管理,持續強化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通過政策設計、流程設計、軟件開發、指標管理、業務監督等手段將各條線操作風險偏好落到實處,以實現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的平衡。根據風險偏好,公積金中心設定的操作風險容忍度包括:風險可接受區域、風險可管理區域、風險不可忍受區域。
商業銀行聲譽風險是指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商業銀行負面評價的風險。
公積金中心是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門,也是社會服務機構,因中心管理不善、服務不到位或外部事件導致媒體或公眾對中心進行負面評價的風險極大。多年來,社會對住房公積金運營管理一直比較關注,也先后出現了很多重大聲譽事件。例如,2009年廣州公積金中心對社會發布的公報中,對管理費用的闡述不夠詳盡,造成社會輿論對公積金公積金人員工資過高(27萬以上)的負面評價。
為防微杜漸,公積金中心必須建立一般聲譽事件和重大聲譽事件的危機化解機制,建立危機事件應急預案,以化解風險或減小風險發生后帶來的損失,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
住房公積金資產負債風險是指對于住房公積金資產、負債的總量、結構變化和相互之間的組合進行計劃、支配和控制不當所帶來的風險。住房公積金資產負債風險包含住房公積金資產、負債規模不匹配的風險、住房公積金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的風險、住房公積金盈利能力及抵補資金不足的風險。具體來說規模類風險是指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發展變化嚴重背離公積金中心戰略規劃,要求管理者充分且動態的研究并規劃合理的資金使用規模;結構類風險是指住房公積金資產時間結構與負債時間結構不匹配,長期資產與長期負債嚴重不對稱;盈利能力及抵補類風險是指由于資產負債規模嚴重偏離規劃或資產負債結構不匹配,導致無法實現預期增值收益、無法足額計提風險準備金等。
影響住房公積金資產負債風險的內部因素包括:資產負債業務政策與公積金中心整體規劃不一致,導致資產負債規模、結構失調;資產負債業務管理、推動不力致使資產負債規模、結構發展不平衡;資產負債業務規劃偏離實際,導致實際歸集、使用資金嚴重脫離資金規劃。外部因素包括:利率調整后如縮小存貸利差,造成提前還款金額下降,貸款發放金額減少,如擴大存貸利差,提前還款金額激增,貸款發放金額增加;國家出臺控制貸款首付比例、限貸、限購等政策,導致貸款減少;房地產市場萎靡,貸款減少;或房地產市場活躍,貸款增加;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繁榮,貸款增加或歸集金額增加;宏觀經濟環境惡劣,貸款減少、歸集金額減少等等。
根據實際需要,資產負債風險應當通過設立相關預警指標進行監測,并據此評估風險的程度。其中:規模類指標包括繳存額增長率、提取金額增長率、個人貸款發放金額增長率、個人貸款回收金額增長率、項目貸款發放金額增長率、項目貸款回收金額增長率;結構類指標包括貸款使用率、繳存率、個貸長期貸款比例、封存率;盈利能力及抵補類指標包括資產利潤率、增值收益率、全部貸款風險抵補資金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