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石林縣支行
(中國人民銀行石林縣支行,云南 昆明 652200)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創新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重要舉措。2011年“一創兩建”工作會議以來,石林支行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結合本地實際,采取“人行主推、多方聯動、全面推進”的思路,積極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是“一創兩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利民惠民的好事,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環節多、任務重。常言道:“思路決定出路”。在行黨組會和行辦會反復學習相關文件精神的基礎上,決定進行“四個調研”,探尋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是對轄區金融機構進行調研。涉農金融機構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參與者、服務者和受益者。我支行對轄區金融機構進行了調研,收集了它們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26條意見和建議;二是到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調研。政府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者。我們對縣農林局、縣發改委、縣經濟局、縣財政局等部門作了調研,共收集建議12條;三是到村委會進行調研。村委會是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關鍵環節。在試點工作啟動前,我們先后到5個村委會進行調研,收集建議13條;四是深入農戶進行調研。農戶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主體,我們選擇10戶農戶進行調研,傾聽他們的意見,收集意見8條。
在前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支行黨組決定:一是把上級下達的實現農戶信用信息采集50%的任務數擴大到了100%,形成全覆蓋;二是借助縣、鄉兩級政府的人力資源,開展農戶信用信息的采集和錄入工作;三是由涉農金融機構負責對已采集農戶信用信息進行核查和初評,把好數據質量關。
支行黨組把調研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初步實施方案向分管金融的副縣長作了專題匯報,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支持。縣政府于2012年2月印發《石林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人民銀行。在我支行的推動下,2012年4月24日,召開了石林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縣政府對各鄉鎮(街道辦)的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范圍,明細了分值量化考核標準。要求在鄉鎮(街道辦)成立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小組;在村委會組建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小組。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
一是制定《石林縣農戶家庭資產評定標準》。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評價工作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基礎,其中對農戶家庭資產信息的采集與打分是關鍵環節。為此,我們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聯動涉農金融機構制定了《石林縣農戶家庭資產評定標準》,解決了在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中如何準確把握農戶家庭資產信息采集與評分的難題。二是強化業務培訓,確定業務輔導員。我支行采取以鄉鎮(街道辦)為片區,由支行領導帶隊奔赴各鄉鎮(街道辦)做工作動員和業務指導,積極組織開展由鄉鎮分管領導、村委會主任、村會計、村民小組長、大學生村官和涉農金融機構網點負責人等參加的數據采集業務培訓。各鄉鎮(街道辦)由涉農金融機構確定一名業務輔導員。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采集農戶信息。“走出去”的方式是利用早晚農戶在家的時間,深入農戶家中直接采集農戶信息;“請進來”的方式是利用廣播把農戶請到村委會集中采集信息。四是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我們在各村委會確定一名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戶信息采集工作,并發揮其計算機操作熟練的優勢,由他們負責農戶信息錄入工作,確保了信息錄入質量。五是切實抓好“三信”評定工作。科學制定信用農戶及信用村(鎮)評選條件、流程,確保“三信”評定質量。針對信用村(鎮)考評,除考核信用農戶創建面、農戶貸款面、農戶貸款不良率、按期歸還農戶貸款占比等條件外,還將當地政府部門文明村鎮創建情況納入考核范圍。六是加強督促檢查。我支行聯合政府督辦,每月定期對各片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檢查,將督查檢查情況及時向分管副縣長專題匯報,并將《石林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簡訊》下發至各鄉鎮(街道辦)進行通報督辦,確保了各項階段性工作指標任務及時完成。
一是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建檔面達到86%。截至2012年12月末,縣支行已為45414戶農戶建立了信用信息檔案,建檔面為86%;已成功導入《云南省農戶信用信息系統》21586戶,為實現涉農金融機構共享農戶信用信息與評價結果創造了條件。
二是完成首批“信用戶”和“信用村”發證和授牌工作。2012年10月17日,舉行了石林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暨首批信用村和信用戶發證儀式。在會上舉行了第一批“信用戶”(11959戶)、“信用村”(9個)授牌儀式和“信用戶”代表現場放貸工作。截至2012年12月末,工作小組評定信用戶28014戶、信用村29個、信用鄉鎮1個,分別占已采集農戶數和村委會、鄉鎮的61.69%、31.18%和20%。初步達到了省政府確定的試點工作目標。
三是信用農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2012年末,涉農金融機構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評出的信用農戶給予4.76億元的貸款授信,對不同信用等級的農戶分別授予3萬至5萬元以內的信用額度,信用農戶在授信額度內憑“證”貸款,隨借隨貸,周轉使用,在三日內就可辦理完畢。同時還可享受比非信用農戶低0.36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讓信用農戶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誠實守信的好處。
四是農民增收,農村信用環境顯著改善。隨著農村信用環境和農戶融資環境的改善,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8400元,同比增長19.8%;涉農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由2011年的3.46%,下降到2012年的1.11%。
由人民銀行推動開展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建襠和“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是一項工作量繁重而艱巨的創新工作。昆明中支行領導和業務部門始終給予了我們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可以說如果沒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指導,這項工作是難以推進和完成的。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涉及面廣,僅僅靠人民銀行的力量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因此,只有借助縣、鄉兩級政府和涉農金融機構的力量,采取相關配套措施,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地方各部門和各鄉鎮(街道辦)的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以考核促工作,以工作定考核,層層負責,上下配合,才能完成好試點工作各項任務。
為農戶建立電子信用信息檔案,其目的是讓涉農金融機構共享農戶信用評價結果。因此,只有聯動各涉農金融機構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戶家庭資產評定標準和“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它們的主體作用,把好信息采集質量與評價關,才能達到試點工作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