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鑫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北京 100000)
在我國新的醫療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之際,引入社會資本,擴大醫療資源供給,建立有序競爭的機制已然成為共識。2009年,《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這一原則在后續各項醫療政策中得到堅持和貫徹。目前,我國各級城市、縣、鄉等各級行政區劃基本建立起了覆蓋廣泛的公立醫療機構體系。民間資本所主導的營利性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在現階段的醫療體制下,也只能處于補充地位。而對其發展目標,《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為:2015年,床位數和服務量均達到醫療機構總數的20%。
在市場準入方面,民間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放寬。政策規定,各地在制定和調整本地區區域衛生規劃、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其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規劃時,要給非公立醫療機構留有合理空間。需要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時,在符合準入標準的條件下,優先考慮由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民間資本可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在執業環境上,非公立醫療機構在稅收優惠和價格政策、醫保定點范圍、用人環境、外部學術環境、大型設備配置、用地政策、信息體系的對接、變更經營性質和退出政策等領域,給予了同等的政策支持,或進行了政策完善。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執業環境更加良好。
《規劃》提出,對醫療資源相對充裕的區域實施限制性發展,而重點加強兒科、婦產、精神衛生、腫瘤、傳染病及老年護理等領域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將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投向農村和城市社區等薄弱環節。保障邊遠地區、新區、郊區以及衛星城區等區域的醫療資源需求。新“36條”則針對我國人口日趨老齡化的現狀,提出通過用地保障、信貸支持和政府采購等形式,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辦養(托)老服務等各類機構。我國現階段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將得到糾正,老齡化問題的解決將以民間資本作為重要力量。
《規劃》要求,2015年,我國在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上,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要達到4張。按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人口總數與衛生部統計的床位數計算,至2015年,仍有19.9萬張的床位空缺。根據單位機構平均床位數,未來四年,按照2011年各類型醫療機構數量比例關系,仍需投資新建的醫療機構數量為:公立醫院546家、民營醫院3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008家、鄉鎮衛生院1504家及門診部372家??紤]到未來新增醫療機構設置向邊遠及郊區等地傾斜,上述數據中,新增醫院數量將減少,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將大大增加。
一國的醫療行業發展與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2011年,我國人均GDP世界排名89位,處于中等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會更加注重健康,受制于經濟能力限制而被壓制地醫療需求會得到釋放。據公開數據,日本2008年每千人床位達12.6張,可以預見,我國在實現2015年“每千人床位數4張”的目標后,還會繼續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也會激發養老市場,以老年醫療、護理、臨終關懷為特色的養老機構、養老設備及養老服務產品需求將會持續擴大。
實際上,早在十多年前,部分民間資本已經利用國家政策導向,突破各方壁壘,試水醫療領域。隨著近年國家對醫療改革的深化,對民間資本的支持性政策逐步細化,民營醫療機構更是呈現遍地開花之勢。根據衛生部最新統計數據,截止2011年底,全國民營醫院總數達到8440家,比2005年3220家增長了162.1%;而同期政府辦公立醫院卻由9880家降到9579家。此外,以投資少、見效快、易轉型為特征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東部中小城市更是增長迅速,民進國退嫣然成為醫療行業近年發展的顯著趨勢。
持續獲取收益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現金流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從目前上市的兩家醫療機構通策醫療和愛爾眼科的盈利情況來看,在經濟尚未回暖的大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剛性需求,使這兩家企業實現了高速增長,并保持較高的現金流動性,這與其他行業企業形成鮮明對比。2012年第三季度,通策醫療凈利潤增長率和凈利潤現金流量分別達到32.09%、104.68。
醫療行業投資有其自身特征,金融機構在向民間資本借貸時須著重關注:首先,醫療行業與人的生命健康緊密相關,擁有合格資質的高素質醫護人員和規范的管理,是避免醫療事故的關鍵,對于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中小醫療機構尤其重要;其次,醫療機構要提高服務意識,延伸服務環節,不斷強化塑造醫療機構品牌,才能實現持久經營;最后,在我國醫療體系布局已經初步形成的今天,慎選投資的醫療機構類型與區域位置至關重要。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寫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問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