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強
(江蘇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2008年發生了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其影響范圍波及到了全世界。我國也受其影響,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了刺激經濟的各項經濟措施。我國在2008年底開始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其中包括降低貸款利率、降低印花稅以及房地產交易說,特別是2009年注入了較多的基礎貨幣,2009年新增貸款中,房地產開發和個人住房貸款都有較大幅度的上升。這一寬松的貨幣政策在2010年一季度得以延續,房價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突飛猛進,各地紛紛爆出地王和房價的新高。國家也適時地推出了政府投資4萬億以刺激經濟,也就是加大了政府購買,各地紛紛上馬新的投資項目,最為突出的就是高鐵和地鐵、以及高速公路的跨越式投資發展。2003—2013年,國家發行的貨幣量成十倍的增長,這些政策都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官方政策背景。
另外,2007年我國股市經過了過山車般的起落,從上證指數從2000點沖到6500多點,然后又跌落至1800點,其中有許多人被套牢。股市的這種異常波動使得投資者將資金都投向了房市,從2009年初開始,房價出現了井噴式漲價,許多城市的房價都是一天一個價,甚至還出現了海南地區房價一夜暴漲每平方米五千多的情況。這種非正常的持續漲價使得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較大的泡沫,而且趨勢不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開始了歷次的房產調控。
自從2003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多次房地長調控措施,除去上面提到的2009年的刺激住房消費政策外,其余的政策無一例外地都是為了抑制房價的上漲,結果基本上都是越調越高,當然,這個所謂的高都是表面上名義貨幣量的增加,如果考慮到這期間貨幣發行量的加大因素,實際上,房價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大漲幅。2013年3月的這次政策是近年來最嚴格的政策,20%的稅率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此次政策剛一出臺,其市場影響凸顯出來。近期,北京等大中城市出現了稅收大廳排起長隊的景象,甚至還有人半夜就去排隊,其目的就是在新政真正實施之前完成房產交易,以避免20%的高稅。從實際看,我們可以假設二手房和新建住房為完全替代品,這一假設也是很合理的,因為二者功能完全相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供需雙方哪一方的價格彈性更小,哪一方將承擔更多的稅負。房屋作為生活必需品,顯然正常情況下,購房者的彈性更小一些,所以可以預見,在政策實施后,二手房價格必將上漲,上漲部分基本為稅收部分,也就是,賣房者會將稅負轉嫁到買房者身上。本來一般情況下,二手房價格稍低于新建商品房,二手房是現房且社區已經趨于成熟,而新建商品房一般還需一年左右才可以交房,加之周邊和社區不是很成熟,所以二手房一般更受歡迎,關注二手房的人很多。而新政的推出對二手房購買者的負擔將會加重。這樣一來,購房者的目光必然投向新建住房市場,當然就會加大新建住房的需求,這也必然導致新建住房的房價上漲。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新建住房還是二手房必將上漲,這對國五條出臺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國五條新政的出臺初衷是穩定房價或者說避免房價過快上漲,使房價回歸到合理水平。但是通過以上分析,很可能會出現二手房和新建住房的齊頭并進。最近國家公布了2003年到2013年,國家增發的貨幣量增長了十倍,實際上,貨幣增發的結果必然是物價上漲,拋去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增幅,貨幣發行量還是偏多。包括房價在內的物價上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們感覺到的CPI增幅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會大一些。因此,我認為,如果施行20%的稅收,征稅范圍應該拋去實際的物價正常漲幅,舉例來看,比如2003年房價為50萬,2013年評估該房價為200萬。那么2003年的50萬,利用實際購買力衡量,如果等價于現在的150萬,那么在征稅時應該拋去價值的正常增幅,納稅額應為(200-150)×20%=10萬,而不應該是(200-50)×20%=30萬。這樣可能會更合理,也更容易被民眾接受,畢竟最近十年我國的綜合物價都在上漲,也許增發貨幣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經過以上分析,近幾年來,物價上漲導致的房價上漲也在房價上漲中占有很大比重。投資或者投機房產隨著我國調控的進一步深入會越來越少,這當中也有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國金融市場不是特別的規范,比如股票市場,近十幾年我國的GDP都以8%以上的增幅在發展,但是股票市場并未體現出這種漲幅,按照此漲幅每過8年左右,經濟就會翻一番,而股票市場也應該反應出這種漲幅,股票應該是波動上升的才合乎邏輯。正是由于我國在股票在內的證!市場的收益不穩定,甚至是連年虧損,而百姓手里的資金沒有更好地投資渠道,股票不賺錢。如果將資金存入銀行,按照這幾年的物價漲幅,得到的更是負利率,也就是越存越虧,或者說,存幾年錢后得到的資金購買力還不如存款前,這種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更好地規范我國證!市場,比如提高國債收益率,加大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的監管等措施,使百姓的資金有更合理的投資渠道,這樣大家才不會都去投資房產,對我國房地產調控才更有積極地作用。
通過對我國投資渠道和CPI等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新國五條的調控效果可能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認為,我們應該采取多管齊下的政策:(1)規范金融市場的操作,打擊內部操作;(2)進一步實施嚴格的限購措施;(3)區別是唯一房產出售還是二套以上的房產出售,采取有區別的政策,真正打擊投資和投機分子;(4)征稅時,應該考慮到實際購買力問題,征稅范圍應該扣除物價漲幅;(5)加大土地供應和保障房建設,這樣調控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1]孫瑞玲.城鎮居民住宅投資的風險與防范[J]. 經濟論壇,2010(11).
[2]易憲容,黃苑. 住房預售制度國際比較研究[J]. 江蘇社會科學,2007(03).
[3]劉素榮. 關于我國房產稅改革的思考[J]. 財會研究,2010(11).
[4]宋哲,李天劍. 房產稅的改革與影響分析[J]. 科技信息,2010(24).
[5]王鵬,等. 完善我國房產稅計稅依據的幾點建議[J]. 當代經濟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