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 王 娟
(內蒙古北聯電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高頭窯煤礦,內蒙古 達拉特旗 014316;呼和浩特科林發電熱力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電力多經企業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是中國電力改革開放的產物,它在促進電力企業的發展、搞活經濟、安置主業富余人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電力多經企業起步就是安置型和福利型,受此觀念的影響,大多數電力多經企業因體制不合理、經營觀念落后、經營粗放、產值高而效益低、依靠主業思想嚴重以及缺乏市場開拓精神,這些嚴重制約了電力多經企業的發展。隨著電力體制的改革,主輔分離,給多經企業帶來了新的契機。因此,機遇與挑戰并存,只有認清當前多經企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研究對策、調整結構,才能使企業發展壯大,實現可持續發展。下面就電力多經企業存在問題及如何實現其健康持續發展提出自己的一點淺些意見。
由于歷史原因,電力多經企業成立的初衷就是安置主業富余人員、減人增效及安置家屬、子女就業,因此,受觀念的影響,多數多經企業沒有用人的權力,沒有自主積累的權力,一切視主業的意愿行事。業務靠主業扶持調劑,人浮于事,經濟效益差,沒有長遠發展規劃,產業單一,沒有形成產業規模,管理不科學,工資待遇低,與主業相差甚遠,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缺乏發展后勁。因此,從多經企業開始成立時就在管理上、效益上出現先天不足,問題諸多。如果不及時認清形式并予以解決,多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就難以立足。
1.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長期以來,多經企業都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政策創辦的,缺乏長遠規劃和對市場的預測,企業規模小,產業結構趨同,如發電多經企業經營項目有檢修安裝、建筑工程、物業管理及粉煤灰環保等,在產業結構上存在分布不合理,市場競爭力不足,科技含量低。
2.產權不清較為普遍
電力多經企業多數是通過主業撥款或貸款發展起來的,有些企業的資產所有權一直得不到明確,有的投資和借貸關系不明。
3.思想觀念陳舊阻礙電力多經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是對主業過分依賴,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嚴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優惠政策、特殊照顧上,有的安于現狀,而很少或根本就不去開拓市場經濟;二是主業對多經存有疑慮,主業對多經在經營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進行控制,多經企業很難成為市場意義上的自主經營主體,致使主業與多經的關系變為一個不放開、一個離不了;三是在收入分配不合理,存在干好干壞、干多干少一個樣,員工的收入沒有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另外存在同工不同籌的現象,如正式工與集體工、集體工與臨時工工資等級差距較大,嚴重挫傷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用人機制。
4.員工的素質和技能偏低
21世紀的競爭將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將是競爭能否取勝的關鍵。長期以來,多經企業都是以安置型和福利型為主,這些人員大多數是主業富裕人員,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較差,而與主業相比多經企業效益較差,員工只滿足于現狀,沒有鉆研業務知識,苦練技能的進取心,嚴重制約了多經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雖然,現階段電力多經企業存在問題很多,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準確定位,調整發展戰略,理順關系,多經企業的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可實現其持續發展壯大。
好的體制就是要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以市場為引導,建立靈活、機動、科學有效的運營體系。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企業的法人管理模式,明確劃分責、權、利,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競爭性,為提高企業的效益提供制度保證。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深化企業生產、財務、人事及物資等各項制度的改革,不斷創新和完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煥發新機。
雖然電力系統進行過幾次產權界定,但由于歷史原因,一些多經企業仍存在產權不清的難題。產權界定,既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又要保護國家資產和投資者的權益,產權界定就是要明確資產關系、投資主體,因此,多經企業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可以通過資產量化,調整股本結構,組建完全責任人或職工持股的股份企業,開辟資本運營的道路。
破除那些阻礙多經企業發展的舊觀念、舊思想,不能一味地依靠主業,要樹立面向市場經濟的經營觀念,科學合理地規劃營銷策略,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積極開拓市場,苦練內功,增強競爭力。勇于和善于創新,不斷在市場的競爭中發展壯大。
優化人才結構,一方面要吸引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術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營銷人員,另一方面更要鼓勵和發展企業的優秀人才,其次,更要加大對員工的業務培訓,以增強企業的后勁,對現有人員結構進行調整,充分發揮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
多經企業必須制定中長期戰略規劃。從本源上抓好需求結構、產業結構等的調整,抓好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結構平衡、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好“十二五”時期的發展主線,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以此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集聚創新資源,形成發展合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與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加大在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新材料的投入,加快推動產業化,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把握全球信息化與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化全面滲透,發揮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中的主體作用,把握好政策出臺的時機、力度,防止政策疊加效應。鼓勵企業抓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選擇自己拿手的、要有針對性地調整現有產品結構,開發市場需要、盈利能力強的產品,有發展潛力的產品和項目,淘汰那些靠消耗能源資源、經濟效益差、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加快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而對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項目應堅決放棄。
在鼓勵多經企業走向市場的同時,應充分發揮背靠主業的優勢,爭取主業及上級主管部門給與多經企業的政策支持,如人、財、物等各方面的支持。根據自身的條件,要做大做強、真正實現持續的發展是很難實現的,他們的優良資產少、沒有拳頭產品和核心業務,發展后勁不足,因此,多經企業仍要積極尋求政策支持并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政策。
通過以上分析,要想實現多經企業持續發展壯大,仍是艱巨而持久的,作為多經企業,只有正確地把握大局,客觀實際的認識、掌握未來方向,揚長避短,調整結構,抓住機遇,不斷克服困難,方能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