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鑫
(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促進中西部地區的崛起,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扶持力度。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區,國家支持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事關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大業。當下正處于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特殊時期,探索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服務的路徑選擇,解決西部民族地區金融創新與服務供求失衡的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自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隨著我國西部地區民族經濟和特色產業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加速了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進程,民族、宗教、文化及生態等要素的進一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由此催生了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需求。這些多樣性的金融創新服務需求將會促進當地金融市場的發育,也為商業銀行在西部民族地區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契機?!督洕請蟆酚醒芯恐赋觯?005—2011年,金融機構在西部民族自治地區的各項存貸款余額年均增長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國各項存貸款余額年均增長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在西部民族地區的金融創新業務增長極快,增長空間空前。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現有的金融供給水平無法滿足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供需的失衡和矛盾隨著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越加顯現。
當前我國西部民族地區金融供給失衡的現狀,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金融業對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支持不足。具體表現在:首先,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其自身的弱勢條件在一定意義上制約了金融支持與發展創新;其次,西部民族地區的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和水平比較低,企業競爭力處于弱勢地位;再次,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一直處于“二三一”的傳統結構模式,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基本上超過了全國整體占比,加之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融創新服務于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的效率。然后,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和金融發展一直依賴于國家行政干預和引導,導致金融市場發展不成熟,市場競爭力不強,金融工具創新比較少,社會民間資本也很難融入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大有資金倒流到東部沿海地區尋找出口的現象。此外,政策體系、銀行監管、金融支持等制度層面缺乏對西部民族地區差異化設計創新性服務。最后,在西部民族地區金融專業人才團隊的困乏最為突出,缺少引進和保留人才的有效機制,這也將成為影響我國民族地區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往后在很長的時期內,為破解我國西部民族地區金融供需失衡的難題,需要建立健全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特色金融創新服務和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金融專業人才,通過提升和優化金融服務,提高西部民族地區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從國家政策制定層面看,以商業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為前提,以政策傾斜西部民族欠發達地區為重點,以推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大發展大繁榮主要內容,制定國家層面的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政策,優撫優惠西部各商業銀行支行的設立條件,完備擔保評估機制,為商業銀行支持民族產業發展創造條件,進而拓寬西部民族地區民族產業的投融資渠道。
從金融機構服務層面看,商業銀行應該深入研究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清潔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及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等對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結合自身優勢條件,制定針對這些行業的優先金融支持政策,根據民族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特殊性要求,設計開發具有差別化的合情、合理、合法的金融服務產品,支持西部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著實解決西部民族地區金融供需失衡的矛盾。
從人才隊伍建設層面看,金融機構可以和西部民族院校加強合作聯合辦校,創立符合西部民族地區特色需求的專業,有計劃地培養既了解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又有金融專業背景的特殊人才,效力于西部民族地區金融發展事業。此外,還應該建立高水平、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引進和保障機制,為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儲備專業的金融人才隊伍提供制度支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優化和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的創新服務能力和水平,找準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區的突破口,破解西部民族地區金融供給失衡難題,對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實現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構筑西部大發展的“中國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課題組.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 西南金融,2003(01).
[2]劉貴生. 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回顧與展望[J]. 中國金融,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