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麗紅
(龍口市財政局,山東 煙臺 265700)
新的預算會計制度,自1998年開始實施,距現今已有15個年頭。新的會計制度主要任務是對財政管理進行規范并加強,主要手段是改革預算管理制度。
政府預算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歷史,在大量的經濟學者對其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政府預算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我國的預算水平與國外相比還相差甚遠,并且存在很多漏洞以及缺陷,都是急待完善的。
預算會計制度主要有兩種,一是財政總預算會計,一是單位預算會計。單位預算會計又分為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在我國單位預算會計與國外的政府預算是等同的。在預算會計改革中,我國預算會計仍大量對收付實現制進行使用的做法,在執行中暴露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預算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它與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改革是必須的。
我國現行的預算制度與國際上存在較大的不同,仍然采用收付實現制,在經濟內容日趨復雜的今天,其缺陷愈發明顯。
1.對于現有的以及新的制度,現行的會計制度不能發揮其作用
在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中,出現了大量的新業務,同時財政資金的流向在原有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改變,一些固定支出所需要的資金的撥款程序與撥款部門均發生了改變。因此,會計核算的內容需要進行相應的修改,以反映真實的資金流向以及資金的使用情況。以職工工資賬戶為例,財政資金改變了原有的貨幣資金形式,一方面是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相應的工資支出即單位費用的增加。
財政部對一些中央試點單位進行了小范圍的改革,其應用范圍小,針對性不強,實用性較差。試點單位不可能兼顧其他單位的資金流動特點,其試點制度的推廣比較困難,對地方的會計核算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編制部門預算不能由現行的預算會計完成,使預算會計失去提供相關信息的功能
預算會計信息是編制部門預算時的重要參考,為編制部門預算提供了信息基礎。傳統的“基數法”存在盲目的“繼承”的問題,即對會計信息的利用率不高,僅僅是根據上一年的支出基數與增長比例的簡單操作。而“零基法”是歸零信息,根據實際的情況,人力、物力的投入使用來確定財政支出。“零基法”取代“基數法”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而“零基法”的推行對會計信息有較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在我國,行政以及事業單位經常擁有較多的固定資產以及股權的投資。但我國的預算會計往往側重于對資金的核算,缺少資產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時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得不到有效的反映,使會計信息失去了完整性。
3.對于政府的債務不能完整反映
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對國債的發行力度同時也向世界金融組織借了一定的外債,現行的預算會計對這些新的債務的反映不完整,對本期負擔沒有相應的會計信息進行反映。
4.不能跟上國際的步伐
中國進入世貿組織的關鍵是政府的加入世貿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政府也被企業化了。因此,政府也要像企業一樣去加入國際的競爭,會計預算也要滿足政府的需要,提高綜合競爭力。滿足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
經過上面的問題分析,我國預算會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管理水平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一個是會計信息的完整性也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以及會計制度的改革,預算會計的不足越發明顯,對現行預算會計的改革要求十分緊迫。我國應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以完善我國的預算會計制度。
1.對會計要素進行調整
現行的會計制度將會計要素分為5類,包括資產和負債、收入和支出以及凈資產。而在現實的使用中,這五類要素并不能描述所有的業務。尤其是凈資產,它不是一個十分明確的概念,僅僅在數額上表現為資產和負債的差,而對信息的內容沒有反映。而會計除了為核算提供數據依據還要為決策提供信心基礎,“凈資產”顯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我國現在使用的會計等式是:資產與收入的和等于負債、凈資產與支出的和,這種靜態的會計計算方法與實際資產的流動性并不配套,也不符合國際上的規律。
在此,我們提出一個設想,將五個會計要素改為六個。資產與負債、收入和支出不變,而將凈資產分為“基金”和“結余”要素。這樣的設置就可以使以上問題得到解決。
2.正確處理幾個關系
(1)會計與預算之間的關系
會計信息是政府編制預算的基礎,在權責發生制下,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的反映更加準確以及可用。例如對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既反映了取得成本,又反映了其凈值。這些都是采用“零基法”編寫預算的基礎。因此,預算的管理與政府會計的改革應該是相一致的。國外一般是政府會計改革先于預算管理改革,而我國是預算管理改革先于政府會計改革。我國應該積極跟上國際的步伐,對預算會計進行改革。
(2)新舊會計核算制度的關系
會計核算的制度主要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而對于現今的經濟活動來講,更適合使用權責發生制。在特殊的經濟活動中,收付實現制也有其自身的優點。但是,在實務操作中,企業以及政府都是兩種制度并行使用的。例如“現金流量表”的使用就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完全放棄對收付實現制的使用,由于收付實現制能夠對現金的活動情況進行反映,所以兩個制度相結合能夠更好地為會計核算以及經濟決策服務。
(3)中國特色與學習國外制度的關系
從國外的成功經驗可以知道,權責發生制對于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有很大的幫助,其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更好的為決策者使用。在會計信息的處理上與收付實現制相比的優勢較強。可以知道對權責發生制的推廣應用是未來會計工作的基礎。
但不管是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我國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就決定了不能照搬國際的方法,在借鑒的基礎上應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經濟活動的特點,穩步的推進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要保證不與我國國情相矛盾,并在現實中存在該業務。立足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制定相應的會計規范是處理我國特色與借鑒國外經驗的原則。
(4)預算會計改革要按部就班
由于國際上的影響以及我國自身的發展,會計環境與以前比較有了較大的改變,變革是迫在眉睫的。但是急于求成是行不通的。在具體的實施中應該分兩步。首先,對于當前的預算管理中,已經過時或與改革矛盾的內容,應該首先制定相應的規范,以防在工作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于一些存在的問題,如新業務出現引起的新的現金流量的計量記錄與核算等問題制定補充規定。在實際會計核算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收付實現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注重對權責發生制的引用,并做好兩者的協調與銜接。對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的反映也應該重點考慮,對單位制定相應的折舊制度,以真實地反映出單位資產以及其信息。第二步是,對我國政府會計體系和政府財務會計報告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在地方可進行試點實驗,以確保新制度的實施。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適用范圍過窄,對于全面核算以及對政府的經濟資源以及使用情況的反映不盡人意。所以應對預算會計從整體框架上進行全面改革,研究制定我國的政府會計核算制度和財務會計報告制度。新制度出臺后,為穩妥起見,可先在部分地區和部門進行試點,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開。這種先試點再推開的做法,實施起來比較穩妥,也是大多數國家的成功經驗。
[1]王霞.改進預算會計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J].財經界(學術),2009(10).
[2]孟憲民,宋立忠,富仲羽.改進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思考[J].理論觀察,2009(05).
[3]俞曉怡. 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現狀分析[J].價值工程,2009(10).
[4]馮東元,劉淑琴.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會計之友,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