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博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宏觀金融學研究的是在一個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經濟中如何獲得高就業、低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增長等問題,宏觀金融學是宏觀經濟學的貨幣版本,它著重于宏觀貨幣模型的建立,并通過他們產生對于實現高就業,低通貨膨脹,高經濟增長和其它經濟目標可能有用的貨幣政策結論和建議。崔滿紅將宏觀金融定義為以宏觀性和人類整體利益關系為目的的社會金融行為,簡而言之就是社會性的金融活動。埃思里奇已經提出了研究過程的經典范式即對知識理解的要求、形成處理問題的目標和目的、研究設計、結果的產生和結果的傳播,幾乎所有的金融理論研究過程都在該范疇之內,以下就是對該方法論研究進行的一些思考。
理論形成的基礎,要從具有穩定性的因素入手。理論的形成必然以思考作為基礎,一定是通過大量的觀察和論證來得出所要證明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選取研究的基礎便是第一個關鍵點,如果基礎自身就是不穩定的,那么該理論形成時是正確的,但在金融發展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對發展的束縛;所選擇的理論基礎穩定,那么理論也必然穩定,應用的領域才能更為寬廣,隨著金融經濟的發展愈加顯示其價值。在金融理論的發展中,從金融機構觀到金融功能觀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金融機構觀的提出促進了金融的發展,但隨著金融的發展,從結構的角度看待問題便顯現出了一些不便之處,由于金融不斷創新而帶來的組織形式和工具的變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的革新,以及在金融自由化趨勢的背景下,圍繞不斷變化的機構去進行思考,必將落后于金融的真實發展。但這時以比較穩定的金融功能作為基礎來思考金融問題,就會更加接近金融的真實發展。金融的目標就是稀缺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目的明確,在達到目標的基礎上選擇一個相對穩定的要素基礎上進行分析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方法論的研究和規范應具有動態性,動態性不僅是指理論具有延續性,而是指理論本身就能夠包含不斷的發展,把變化本身看為一個定量,那么變量就是定量。例如,宏觀金融理論有金融資源理論和金融發展理論,金融資源論是指把金融看為一種資源,從而來看待金融問題,金融發展理論就是指建立有效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政策組合以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增長并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兩個理論均是從發展性即動態性的角度給出了一種思維,理論的提出在定義中就體現了動態性,隨著金融的不斷發展,可以對金融問題提出更好的解釋,并對金融的發展做出更好的預測,金融思維的過程就應該有這樣的過程。
宏觀金融理論的研究要注重整體性。在全球化的今天,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這些理念隨處可見,金融系統的關聯度加大,各國的金融交流更加頻繁,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個體相互聯系更加緊密。金融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大的方面有宏觀系統、微觀系統,宏觀系統又可劃分為貨幣系統、金融制度系統等等,即使在同一個系統中,不同的目標又會產生沖突,例如一家金融機構提供多種類型的服務,利益沖突是必然會產生的,對于相互之間的協調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金融本身解決的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資源分配問題,這就增加了其不穩定性。金融的不斷創新,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也使得金融更加復雜,更易受到外部影響的沖擊,面對有如此多的不斷變化的微觀因素所組成的復雜的金融系統,單一方面的研究必然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從整體性的高度去研究金融問題,面對這一問題,白欽先教授就提出了金融研究的方法論應進一步實現從金融分析到金融分析與系統綜合分析的方式轉換。
在進行宏觀金融理論的研究中,還有一些小的問題值得注意。
首先,要慎重看待方法論這個詞本身,有的學者僅僅是使用了特定的分析技術或是某些計量方法就把這一過程定義為了方法論,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對于方法論的解釋,布勞格給出了很貼切的答案,就是“是應用于經濟學的科學哲學”,任何學者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時要以此作為參考的標準之一。
其次,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口徑不一致的問題,給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帶來巨大的問題,比如把貨幣定義在廣義范疇,就包括可變現的所有金融資產,那么貨幣替代的發生就不會影響貨幣需求總量而只會影響貨幣結構;如果把貨幣定義在狹義范疇,將證券等準貨幣排除在貨幣范疇之外,那么替代性的發生就會影響貨幣需求總量,由于口徑不同,得出的結論是相反的,對于這一問題,學者在自己的學術作品中要保持統一,并在行文中解釋清楚,同時,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要仔細體會作者的描述。在研究文獻的過程中要注重思維過程而不是理論的記憶,這樣,不同的口徑問題自然而然就能避免。
對于方法和方法論,天生就是伴隨著問題而產生的,科技、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均需要理論的支持,但這些理論的提出者只是在發現規律,并沒有創造規律,對于宏觀金融理論的研究必然要面對發現中的種種問題,那么,宏觀金融自身其實就包含了發展的特點和方向,所以我們在進行理論研究時,無論是在基礎領域還是在應用領域,都要回歸到宏觀金融自身,對其研究就是圍繞中心線的螺旋式的上升,而這一主線就是宏觀金融自身的特點,有的研究者看到一個理論后就研究研究再研究,雖然書是破了萬卷,理論深度也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但他始終沒有回歸到宏觀金融的本真,這點值得注意。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貨幣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唐.埃思里奇.應用經濟學研究方法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