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吉
( 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財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公允價值亦稱公允價格、公允市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熟悉情況的買賣雙方所確定的價格,或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無關聯雙方的一項資產可以被進行買賣的成交價格。在購買法下,購買企業記錄合并業務需要對公允價值的信息進行運用。確定公允價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非常重要。在實務中,基本上是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被并企業的凈資產。
公允價值會計,是指以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或市場價值作為負債和資產的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公允價值被批評的主要原因有:(1)公允價值的取得存在著高成本、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等因素,致使在可靠性上公允價值較差;(2)公允價值的財務報表項目增加的波動性,可能對財務報表使用者會產生誤導;(3)報告的損失可能會產生誤導,因為損失是暫時的,損失在市場恢復后將得到逆轉;(4)在市場交易不存在的情況下,在會計計量中作為估計公允價值的限制技術很難操作。
因為活躍市場消失,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運用公允價值計量CDS、CDO、MBS及ABS等次貸產品的級次降到二或三級,致使金融機構的巨額未實現的損失得以確認,引起投資者對這些巨大的賬面虧損恐慌性的拋售,對次貸產品的價格進一步降低了,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對更大幅度的減值損失不得不進行確認。
隨著金融創新的廣泛應用,金融市場的自由化、不斷深化的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在金融市場間出現巨大的混響效應。
金融機構杠桿具有順周期效應,在經濟蕭條時減少杠桿,在經濟繁榮時增加杠桿,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金融機構更多的資產,明顯表現這種順周期效應。
非活躍市場,主要表現在其他投資工具和次貸產品交易金額減少、交易頻率降低和出價與要價差價增大等。
金融監管機構與會計標準制定機構應加強合作,在現行金融監管中使逆周期因素加入。三種改革金融中介的方案對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可以減輕,即逆周期的最低資本的采用要求管制減輕資本負債表的波動和金融機構杠桿;采用向前看的動態撥備制度,對蕭條或繁榮的周期波動減輕;改革金融中介結構,對中介鏈條的長度進行限制,提倡較短的中介鏈條形成。在監管機制中逆周期的措施引入,如調整最低資本要求,可以將其與系統性風險相關的系數和宏觀審慎監管和聯系起來。
通過借鑒美西方發達國家制定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方面的指導意見,對公允價值會計估算的適用條件進行明確,對公允價值會計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并輔之以數量經濟學、金融學和財政學等相關知識,對計量估價模型進行開發從而更加成熟,對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進行提高,使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得到保證。還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行業價格或公開的網絡平臺,并保證每個月相應的機構發布相關信息,包括相應的行業模型、參考價格、指數及參數和公允價值等,使公允價值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或者標準。
披露包括:(1)主體應用公允價值負債和計量資產的范圍;(2)主體計量公允價值所用的依據的假設和估價技術;(3)對主體損益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影響。可采用VaR法對于特殊金融工具披露風險。不僅使信息使用者對財務狀況的影響能更好地把握企業風險管理活動,而且對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督和執行力度要不斷強化。
通過對“順周期效應”的原因進行分析,證明“順周期效應”與公允價值并無直接聯系。(1)市場價值的順周期性并非是公允價值計量特有的現象,資本逐利本性的推動是其背后的原因;(2)次貸產品的復雜性特征與“順周期效應”有直接關系,次貸產品的復雜性特征源于次貸參與者通過信用衍生、證券化等復雜分割次貸產品風險的過程,也與金融機構安排許多次貸產品作為表外融資有關。
[1]王守海.公允價值和財務報表波動性研究:次貸危機分析視角[J].新會計,2009(08).
[2]孫儷影,杜興強.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會計研究,2008(11).
[3]周明春,劉西紅.金融危機引發的對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9(09).
[4]陳旭東,逯東.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會計:源起、爭論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