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永勝縣支行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永勝縣支行,云南麗江674000)
“三農”工作歷來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2004 年到2012年,中央連續九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做好“三農”工作,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持,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是改進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速資金周轉,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農村信用環境,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永勝縣地處云南省西北部,麗江市東部,屬國家級扶貧攻堅縣。全縣轄5 鎮10 鄉(其中有7 個民族鄉),1453 個自然村,全縣總人口近40 萬人,90.96%以上是農業人口。少數民族總人口約13 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2.5%。2012 年,全縣生產總值44.8 億元,工業總產值36.9 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7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61 元。2011 年全年共計兌現各種支農惠農資金4549.304 萬元。其中通過“一折通”向全縣農民發放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3097.62 萬元,全縣36 萬多農民受益。
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廣大農村地區對金融機構的需求僅限于儲蓄、匯款、轉賬及貸款業務。由于農村經濟結構單一,缺乏市場消費、交易環境,傳統的現金支付手段在廣大農村地區占據了主要位置,現金結算率在90%以上,農村居民對支票、匯票和銀行本票等傳統票據業務和電話支付、手機支付及網上支付等新興支付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甚少。近年來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業務除存取款外多發生于當地農業企業對農村居民的農產品收購,以及財政發放的惠農補貼。而非現金支付手段主要使用范圍在縣城,且主要涉及單位與單位之間的資金支付。農村地區銀行卡使用量較少,農村居民多使用存折。
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因集約化經營加快了基層網點的撤并,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的機構網點所剩無幾,永勝縣現有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五家金融機構共31 個營業網點,每個網點的服務對象為1.29 萬人,在縣城設置網點9 個,在鄉鎮設置網點22 個,其中農村信用社15 個,農業銀行2 個,郵政儲蓄所5 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偏少制約了農村支付結算業務的發展。
雖然各金融機構每年都進行支付結算宣傳,但受人力物力資源限制,金融機構走上街頭、集市進行宣傳的次數有限,只能以各自的營業場所作為主宣傳地,且農村金融網點人員有限,工作量大,無多余時間進行支付結算宣傳工作,大部分農村居民對非現金支付工具認知度低,一般只限于了解借記卡和匯款轉賬這兩大與農民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支付工具。另外,由于支付結算知識專業性較強,各金融機構在制作支付結算方面的宣傳資料時,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在支付宣傳形式上,多以宣傳折頁、宣傳畫的形式向客戶宣傳支付結算知識。且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農民不識字現象普遍存在,單調的宣傳內容和方式割裂了支付結算與廣大居民現實生活的關聯性,降低了農村居民對支付結算知識的認知度,不利于其在日常支付中自覺使用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
支付結算相關硬件設施不健全是導致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發展緩慢的又一原因。目前永勝縣有ATM 機23 臺,其中縣城12 臺,鄉鎮11 臺;普通POS 機320 臺,縣城205 臺,鄉鎮115 臺。硬件設施投入、維護成本過高制約了支付結算環境建設。農村地區全年的ATM存取款及普通POS 機的使用較少,金融機構手續費收入較低,收回設備購買、維護成本需要較長時間。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齊全,電話、網絡線路的缺失制約了自助設備的投入。政府部門對支付結算環境建設缺乏認識,缺少實質性幫扶。隨著國家對“三農”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類補貼的發放逐步到位,國家在關注“三農”投入的同時,卻忽略了對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優惠補貼。
一是地方政府要轉變農村經濟結構,聯合金融部門大力發展醫藥、生物、農產品深加工、服務等產業,加大農村地區醫療、教育、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多元化,擴大農村居民的內需及消費渠道,提高農村地區對金融機構及其支付服務的需求,進而實現金融支持經濟發展。二是人民銀行要引導轄內各金融機構加大對當地龍頭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活躍農村經濟;支持相關金融機構創新有關涉農金融產品,促進銀行卡和農戶小額貸款相結合,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三是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根據農村客戶的金融需求,研發推廣農民能用、好用、愛用又用得起的特色產品,特別要從尊重農村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現金支付習慣出發,選擇操作簡便且兼具現金及非現金支付功能的支付工具和終端,如銀行卡、電話POS,推廣手機支付、網上支付等業務。通過開辦集中代收、代付業務,方便農戶交納各種水費、電費、電話費、保險費等,擴大支付服務范圍,同時,有序推進銀行卡取代存折工作,提高銀行卡使用率。
一是合理引導商業銀行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兼顧社會效益,發掘出農村地區的經濟潛力,向農村延伸機構網點,完善、豐富農村機構網點的業務功能。二是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引導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設立網點。三是大力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積極推動有關涉農補貼通過銀行卡等非現金結算方式發放,充分利用國庫直接支付、小額支付系統集中代收付等現代化支付手段將涉農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民持有的銀行卡中,通過銀行卡發放“新農保”、“新農合”等有關資金,借助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實現卡內資金的便捷提取。
鑒于目前支付服務宣傳方式單一的現狀,人民銀行和各金融機構應從農村居民角度出發,深入研究客戶需求,找到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的宣傳方式,比如可以通過當地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以公益廣告、FLASH 動畫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居民進行支付服務常識的宣傳,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宣傳,潛移默化地影響廣大農村居民,以達到宣傳的預期目的。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可以對優質客戶上門重點宣傳,在辦理日常業務的過程中耐心解答客戶的咨詢,向客戶推介組合式支付結算產品,以滿足客戶資金周轉的各種需求。同時,人民銀行可通過定期舉行支付服務宣傳有獎征集活動,積極刺激各金融機構就支付服務宣傳活動想出新點子,創出新模式,切實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支付服務宣傳模式。
一是由人民銀行牽頭,促成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提高政府對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以爭取政府對金融機構在農村投放ATM、POS 機等設備實行適當的財政補貼,減輕農村金融機構和商家的高成本壓力,增強其積極性。二是要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加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投入,督促金融機構加強ATM、POS 等自助設備機具的日常維護工作,保證其正常運轉,不斷優化使用環境,提高自助設備用卡的安全性,使廣大農村地區使用銀行卡結算真正變得和使用現金結算一樣方便。三是要加大對金融機構員工的培訓力度,要著眼于信息化建設的未來,提高員工素質,在大力推動跨省市異地支付結算業務發展、為客戶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切實防范和控制操作風險,確保資金安全,不斷提高支付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