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樂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36)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開始引入股權激勵機制。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企業薪酬制度改革的推進,眾多企業開始將股權激勵機制等股份支付形式納入它們的薪酬體制當中。中國證監會于2005年12月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建立進行了推動和規范。中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和《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以下簡稱為“《股份支付》準則”),對股份支付進行了專門的規范,結束了我國股份支付長期以來缺乏統一的會計準則規范的局面,為企業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理論及實務方面的指導。
我國股份支付準則的發展歷史較短暫,因而相對來說不夠成熟,細節上也還不夠完善。同時,準則的制定沒有充分考慮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制度背景帶來的影響,缺乏操作性和適應性。股份支付準則自身的缺陷以及我國目前的各種不成熟條件,很大程度上為利潤操縱提供了方便之門。
1.攤銷期被任意延長或者縮短。根據《股份支付》準則的規定,企業的股份支付,無論是以權益結算,還是以現金結算,都應當在等待期內的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或者可行權權益情況進行最佳估計,并以此最佳估計數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或者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金額,將當期所取得的服務計入當期相關的成本或者費用,以及資本公積或者相應的負債。換而言之,企業應當將股份支付的費用分攤到每一個等待期內,若等待期被延長,則每一個等待期內攤銷的費用減少,反之則每一個等待期內攤銷的費用增加。因此,企業可以通過調整攤銷期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
2008年4月,海南海藥在其200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將股份支付費用的分攤方法進行了調整,延長了攤銷期,因此當期股份支付的費用比原業績預告金額減少了,進而減少了虧損,達到了利潤操縱的目的。
2.行權條件自由化。企業激勵對象的可行權條件一般會與企業的業績相掛鉤,但它們之間存不存在關聯以及存在的是什么樣的關聯都極具自由性。
行權條件自由化的典型做法,就是企業將股份支付的可行權條件的標準訂得很低,在業績中也不考慮股權支付成本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伊利集團在2006年4月20日召開的五屆董事會臨時會議中通過的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議案中的一項行權條件:首期行權時,上一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17%,而且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不低于20%。而伊利集團2001年到2005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是22.7%、19.8%、40.6%、18.6%、21.5%,很低的期權激勵門檻會導致伊利集團的高管可以輕松地獲得巨額股份。
3.股份支付授予日及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最佳估計數的隨意選擇。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方式中,股份支付費用=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
當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很小時,即使等待期的股票價格不斷上漲,企業計入當期相關成本或者費用的金額也是很小的。所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來選擇授予日。
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也是可以調整的?!豆煞葜Ц丁窚蕜t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有后續信息表明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量與以前估計的有所不同的,則應當進行調整。對于可行權條件為規定業績的股份支付,則應當在授予日根據最可能的業績結果來預計等待期的長度。因此,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也是可以被操縱的。
4.不同股份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同股份支付方式的選擇,會形成不同的成本和費用。以權益結算股份支付時,權益工具按照“授予日”的公允價值計量;以現金結算股份支付時,權益工具按照“行權日”的公允價值計量。不同方式的選擇給企業帶來了利潤操縱的空間。
當股票價格持續上漲,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會持續增加,這時如果企業選擇以權益結算,就能夠確認較少的股份支付費用,反之,當股票價格不斷下跌,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會持續減少,這時如果企業選擇以現金結算,就能夠確認較少的股份支付費用。所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來選擇不同的股份支付方式,從而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
5.權益工具估值模型的選擇。股份支付,無論是以權益結算,還是以現金結算,都是按照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公允價值的確認和計量目前來說,對各個國家都是一個難題,對我國更是如此。我國可行權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嚴格來說根本不存在活躍市場,所以,采用何種估值技術對其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股份支付》準則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只是有要求企業對權益工具估值模型進行表外披露。不同的估值模型計算出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也是不同的。因此,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需要,自行選擇權益工具的估值模型,從而操縱利潤。
1.我國不具備一個完善合理的資本市場。股權激勵是股份支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股權激勵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股票價格應與公司業績相互對應。在一個完善合理的資本市場下,公司業績良好,股票價格相應上升,反之下降。然而我國當前不具備這樣完善的資本市場。不規范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業績,股權激勵不能反映經營者的真實業績,通過股權激勵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的目標就會落空,股權激勵的實施難以真正奏效。
2.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是股權激勵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股權激勵的效果與公司治理機制密切相關。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還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股權激勵的效果。
3.股權激勵計劃設計不合理。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應當包括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用于激勵的股票價格、數量、激勵方式、范圍和行權價格等等。然而,我國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沒有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制訂,大多數方案都是差不多的。無論從當前的經營狀況或者所處的發展階段等內部因素分析,還是從它所在的行業以及所在的地區等外部影響來看,上市公司之間的差異很大,但是股權激勵計劃卻都很相似。股權激勵計劃的設計和公司的實際狀況不相適應,這些不良因素都降低了股權激勵實施的效果。
進一步細化《股份支付》準則的規定。比如,對攤銷期的規定,準則可以規定根據不同的股份支付業務規定不同的等待期。
實行股權激勵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完善的,規范的資本市場。政府要著力加強對市場的規范,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使我國資本市場能盡快健全起來,使股票價格能夠反映公司業績。
2012年5月,財政部辦公廳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X號——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對企業自身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計量提出了若干條征求意見,基于此,《股份支付》準則還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完善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計量:第一,明確規定可供企業選擇的估值模型,以及不同估值模型適用的范圍。第二,明確要求會計報表附注中詳細披露“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
要求上市公司按照《股份支付》準則實行股份支付后,在確定授予日或者行權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時,聘請中介機構對公允價值作出評估,并在披露權益工具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同時將中介機構的評估情況予以披露。上市公司編制的附有業績條件的股權激勵計劃,應當涉及以后年度的業績預測,并在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由負責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核。
表外信息披露的內容可以增加:企業高管在報告期內出售通過股權激勵獲得的股票?的情況;股權激勵計劃在報告期內調整過的情況;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對當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以及按照目前情況估計的對以后年度財務狀況的影響。
公司治理機制是規范公司各方面權、責、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公司董事會、股東、經理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整套關系。公司應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第一,調整公司的產權結構,從而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第二,為充分發揮股東大會的作用,應切實落實股東大會作為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的法律地位;第三,為強化董事會的決策支持作用、防止董事會內部利益合謀,應健全董事會制度,堅持實行獨立董事制度,從而保護中小股東們的利益;第四,為確保公司治理機制更加透明,應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在公司治理機制不斷完善的同時,還應當提高企業高管的道德水平。許多上市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時候,會過多考慮公司高管的報酬而忽視中小股東們的利益,因此才會發生通過《股份支付》準則來操縱利潤的行為。比如,很多公司在制訂股權激勵計劃時,會制訂很低的行權價格或者很高的行權比例,從而達到使自己最終順利行權的目的,已獲得巨額報酬。在西方,環球電訊的破產、安然的倒閉等等已經給我們帶來了慘痛的教訓;在我國,海南海藥和伊利股份也被指為“利益獻高管,損失留公眾”的典型。因此,要真正杜絕通過股份支付進行利潤操縱的行為,就應該從根源上提高企業高管的道德水平。一方面,企業高管們應當自覺選擇有助于公司長期發展的道路,將《股份支付》準則與企業高管的股權激勵計劃緊密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應當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約束作用,促使他們多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而非著眼于個人的“眼前利益”。
在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以權益結算股份支付,在這種方式下,權益工具等指標的波動性較大。以現金結算股份支付,股份支付同時相應確認的是負債,除非公允價值在等待期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嚴重影響了損益,否則,其對權益的影響是較小的;其次,以現金結算股份支付時,在資產負債表日,如果有后續信息表明企業當期承擔債務的公允價值與以前所估計的有所不同時,應當對負債的公允價值從新估值,將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因此,以現金結算股份支付,更能真實地反映股權激勵的情況,對企業更有利。
上市公司應當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來考慮公司高管獲得股權的條件、確定合理的行權價格,同時又應當避免引發股價的劇烈波動、兼顧中小投資者們的利益,從而使股份支付政策能起到真正激勵的作用。
[1]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S].會計之友,2006(15):22.
[2]《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應用指南[J].財會月刊,2007:16-17.
[3]袁豐.《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解析[J].財會月刊,2006(7):41-42.
[4]樊西為.《股份支付》準則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建議[J].現代商業,2008:247-248.
[5]劉玉勛.股份支付準則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財會月刊,2008:10-11.
[6]呂長,江鞏娜.股權激勵會計處理及其經濟后果分析[J].會計研究,2009(5):53-60.
[7]徐瑾.對股份支付會計準則的認識與探討[J].財會園地,2009(12):107-109.
[8]鄧曉艷.股份支付相關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7(6):61-64.
[9]丁吉晶.股份支付準則及其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D],2008(4):40-43.
[10]宿曉寧溫茗暢.股份支付實例例解[J].財會月刊,2008(4):39-40.
[11]李剛.談股份支付的確認與計量[J].財會月刊(會計版)[J],2007(4):11-12.
[12]麗梅馬惠英.論企業實施股份支付不同結算方式的選擇[N].商場現代化,2008(29):47-48.
[13]鄒玉桃.論企業職工要素分配與股份支付[N].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8,(6):84-86.
[14]吳杰.《股份支付》準則下股票期權會計研究新進展[J].財會研究,2007(30):138-139.
[15]李騰.新會計準則下股份支付的實證研究[J].綠色財會,2009(11):23-24.
[16]歐陽揮義.上市公司應用股份支付準則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8(4):93-94.
[17]曾智.股份支付準則執行中的問題及監管建議[J].財會月刊(會計版),2008(1):22-23.
[18]呂柏石.股份支付準則執行現狀以及改進——基于上市公司股份支付[J].財會學習,2009(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