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
(中國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云南 昆明 650000)
“面向三農、服務城鄉”是農業銀行的神圣使命和永恒主題。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人民銀行的關心指導下,農行云南省分行著力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努力為金融機構缺失地區的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就地就近、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惠農支付服務。截至2012年末,農行云南省分行已獲批建設3033個惠農支付服務點,累計發生各類業務交易150.44萬筆,交易金額達2.59億元;累計為農村居民提供取款服務34.04萬筆,金額1.03億元。
2010年人民銀行推廣惠農支付服務之初,農行云南省分行就積極參與產品研發、積極申報服務點。同年6月,率先在金融服務缺失較為突出的麗江寧蒗縣金錦鄉、翠玉鄉、新營盤鄉試點成功惠農支付服務,終結了這三個鄉得不到基本金融服務的歷史。
按照人民銀行統一部署,在經過反復調研后,我們確定惠農支付服務點應該優先建在農村金融服務缺失而金融需求又較為旺盛的地區:一是有產業帶動、結算需求旺盛的金穗惠農卡集中發卡區域,如烤煙代付區域;二是涉農代理業務如新農保、農村低保開展區域。怒江分行就是推進惠農支付服務的重點區域,怒江州地處滇西大峽谷,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9%,交通不便,在過去較長時間里,農民路難行、錢難取,享受不到現代金融服務。怒江農行黨委高度重視惠農支付服務推進工作,提出“力爭到2012年末總體解決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問題”的要求,抽調上百人次,翻山越嶺,走村串戶,踏遍全州260個村委會,全力推進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截至2012年末,共建成惠農支付服務點264個,覆蓋全州除貢山獨龍江鄉以外的28個鄉鎮和223個行政村,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7.1%,金融服務惠及近40多萬農村群眾。
農行惠農支付服務建設的基本模式是“金穗惠農卡+電子渠道”。在具體模式上,以在鄉鎮、行政村布放POS機具作為主導推進模式,輔以轉賬電話、電話銀行等新興電子渠道。截至2012年末,農行在全省縣以下的鄉鎮村已布放各類電子機具3870臺,覆蓋全省896個鄉鎮和3585個行政村。
惠農支付服務點是農行服務網絡的延伸和再造,但有了服務點只能算是實現了點的建設,面的推開就需要業務的支撐。有了涉農代理業務,廣大農村居民才會真正離不開服務點,離不開農行的服務體系。經過反復實踐,農行確定以“金穗惠農卡+惠農支付服務點+‘三鏈’(產業鏈、資金鏈、物流鏈)”及“金穗惠農卡+惠農支付服務點+新農保等國家惠農代理項目”為重點開展代理業務。
農行將惠農支付服務與云南特色烤煙產業結合,開展了大理、保山、玉溪、昭通、楚雄境內22個縣的烤煙款代付業務。
保山農行專門研發了煙葉收購電子支付系統,通過DDN專線與煙草公司煙葉結算系統連接,以金穗惠農卡為載體實現煙葉款的實時結算。通過煙葉收購電子支付系統與金穗惠農卡的捆綁運行,免去了煙農賣煙草、買物資而攜帶大量現金的風險。相關代理行舉全行之力,印刷發放了大量惠農支付服務點、金穗惠農卡宣傳海報。在各個服務點安排專人值守,一方面向煙農普及金穗惠農卡功能和使用常識,培養煙農用卡習慣;一方面通過POS、轉賬電話等電子機具為煙農提供金穗惠農卡激活、余額查詢、轉賬及取現等服務。
截至2012年末,全省依托烤煙款代付發行惠農卡23.83萬張,累計代付烤煙收購款已達44億元。
農行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及社保部門爭取新農保業務的代理份額,把新農保代理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在沒有營業網點的鄉鎮建立新農保代理服務點,通過布放POS機及轉賬電話的模式把新農保代理工作延伸到村社。現在參保老人已形成拿著金穗惠農卡到服務點領取養老金的習慣,“足不出村”領取養老金不再是一個夢想。截至2012年末,新農保項目共帶動發行金穗惠農卡47.04萬張,8家新農保獨家代理縣已建成惠農支付服務點398個,新農保代理服務點148個,服務點累計為農村居民辦理取款業務23.2萬筆,金額5217萬元。
農行貢山支行還依托惠農支付服務點和金穗惠農卡成功代理貢山縣的農村低保業務。截至2012年末,該行已通過開立的近8000張金穗惠農卡和建成的30個惠農支付服務點發放農村低保資金540萬元,服務農戶戶數達7690戶,占全縣農村戶口的87.9%。農村居民在惠農支付服務點已辦理各類業務27277筆;累計交易金額達529萬元。惠農支付服務的推廣,不僅有效解決了貢山縣農村低保資金領取的安全問題,還減輕了基層民政干部的繁重工作量。村民們高興地說:“現在山溝里有銀行了,我們取錢再也不用溜索、爬山、搭車了。”
經過近三年來的探索與實踐,農行云南省分行已形成了“以金穗惠農卡為載體,以惠農支付服務為平臺,以農村小超市為切入點,以烤煙代付、新農保等項目為帶動”的“三農”金融服務的新路子。截至2012年末,農行金穗惠農卡發卡總量已達315.39萬張,覆蓋全省農戶的35.04%,2012年全年累計投放農戶貸款49.95億元,農戶貸款余額達44.34億元。
農行云南省分行高度重視惠農支付服務工作,成立了專項工程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村渠道建設實施方案。在全省范圍內多次召開工程推進會,由省分行行領導親自進行工作動員和部署。各級行也高度重視,積極向當地人民銀行溝通匯報、申報服務點;積極爭取政府及財政、公安、人社等有關有部門的支持。
為保證惠農支付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農行云南省分行充分調配行內資源,一是保證固定資產投入,近兩年來配置了上千萬元的固定資產指標,用于POS、轉賬電話、ATM、存取款一體機等農村渠道建設設備的投入;二是為惠農支付服務業務專項配置戰略費用和激勵工資;三是積極執行人民銀行推廣期內減免持卡人取現和轉賬手續費的優惠政策,并同時減免了金穗惠農卡的工本費、小額賬戶管理費,對新農保參保人還完全減免了金穗惠農卡年費。
對內多次開展基層客戶經理和維護管理人員的培訓;對外做好服務點和持卡農民的金融知識培訓。要求各相關縣支行建立定期巡檢和故障響應機制,保障惠農服務點正常經營。如怒江分行從2011年10月起,每個縣支行聘用兩名合同制惠農服務點輔導員和一輛三農業務用車,以消滅業務操作空白服務點為目標,每個月進行一次全面走訪巡查,保證服務點能夠順利辦理業務。
農行云南省分行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挖掘亮點、加強對外宣傳,不斷提升惠農支付服務工程影響力。《人民日報》頭版在2012年8月26日以《山溝里有了銀行網點》為題報道了農行的“惠農支付工程”建設成效,新華社、《金融時報》、《中國城鄉金融報》、《云南日報》等新聞媒體也多次對農行云南省分行服務深山峽谷的金融網絡進行了現場采訪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