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 飛趙 欣齊麗榮王海波牛路偉
(1.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2.河北銀行總行 河北·石家莊)
(一)受我國經濟的總體影響,體育需求一直明顯不足。體育需求是指特定的消費人群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市場環境和特定的市場推廣計劃下為了滿足自身的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歡度余暇等需要而對體育勞務或服務商品的需求量,是指愿意并能夠購買的體育勞務或服務商品的數量。
體育需求包含非經濟性的體育需求和經濟性的體育需求。非經濟性的體育需求是指人們無需支付一定的貨幣就可以實現的需求;經濟性的體育需求,是指人們必須通過購買手段,支付一定貨幣才能實現的需求。我國人口眾多,是國內外投資者看好的消費市場,但人口與體育消費數量并非成正比,國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層次制約著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致使目前體育需求遠遠不足。
(二)體育市場不完善導致體育經濟投資匱乏。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體育經濟也逐漸被推向國際市場,但因體育市場的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育產業體系,這將導致投資人對體育經濟投資不熱情、不關注。
(三)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與世界中等收入國家相差很大,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這一龐大的人口群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十分有限。因此,作為第三產業中后興起的體育經濟,目前僅局限在我國的大中型城市。
體育需求促進體育經濟增長,體育需求目前在我國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體育消費需求;另一面是體育投資需求,這兩方面都存在著嚴重不足,從而制約著我國體育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體育消費水平低。體育方面的消費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有代表的兩種是體育實物型消費和體育勞務型消費。所謂實物型體育消費,是指購買體育服裝鞋帽以及運動器材等體育物品的消費支出,此類消費生產的潛力巨大。勞務型體育消費是指參加各種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以及體育培訓班等,還表現為體育實踐活動,比如定向運動或為了觀看、欣賞體育比賽、體育表演等門票支出的費用。現階段的居民在體育消費方面,是以實物型體育消費為主,勞務型體育消費在整個體育消費中只占了相對較小的比重。
影響體育消費需求的因素,從微觀角度看,主要包括人民群眾對體育的愛好、人均收入、體育產品及服務的價格,還有國家政策傾向等;從宏觀角度看,主要包括城市化水平、人口學因素、邊際消費傾向等;從社會學角度看,政府行為和政策導向對居民體育消費有積極作用;從經濟學角度看,主要包括體育市場結構體系、體育消費需求水平和居民收入分配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速度一直都是高于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目前我國人口眾多,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水平還處于較低狀態,致使體育經濟發展受限。收入水平不高導致消費率偏低,而消費率低表明經濟總量用于消費的部分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調動體育消費的積極性;人均收入較低,導致體育產品和服務的整體購買力不足。
(二)體育投資不足
1、政府對體育投入總量不足。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投入總量在不斷增加,但體育在政府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遠遠低于一些經濟發達國家,而且比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要少。有些地區的體育事業經費還常常被擠占,還有些地區甚至沒有將體育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支出。有些基層政府削減或停止對體育事業經費的撥款,造成運動員訓練經費無保證,體育人才大量流失,體育場地無法維持運作。其次是體育經濟投入結構不合理。在群眾體育投入與競技體育投入之間,奧運與非奧運項目投入之間,高水平運動員與后備人才培養投入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現象。
2、群眾體育投資不足。從群眾體育投資方面上看,影響在于能夠改善現實和未來勞動力的體質,增強群眾健康,從而實現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體育市場政策環境的不完善使得體育產業發展結構失衡,影響到體育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對體育經濟投資前景不看好。
3、對體育產業投資不足。體育作為產業,其投資的影響因素是看該產業能否盈利,體育市場機制是否健全,體育投資的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是否完善。
4、學校體育投資方面不足。學校對體育的投入,在于體育教學是否科學可行,是否能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意識,是否能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科研水平,等等。
(一)強化全民體育消費意識。政府要加大體育消費的宣傳與引導,提高全民體育消費意識,為人民提供體育物質產品、體育勞務產品、體育信息產品及其他體育相關產品。要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全民體育健身運動,加強健身意識,不斷提高體育人口比例,擴展更多的體育消費群體。
(二)完善體育產業市場化。體育產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環境下不斷完善。我國各級體育部門要充分發揮其多元化職能,加速體育經濟產業化進程,將有些體育單位從事業單位性質過渡為自收自支企業。
(三)培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我國體育經濟要想快速發展,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加強培養體育經營、服務和管理的人才,既要精通體育技術又要懂經濟理論,能融會貫通的經營人才是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深化建設體育經濟市場體系。我國13億人口對體育用品的巨大需求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場,許多世界品牌產品不斷進入中國市場。深化建設體育經濟市場體系,要以引導和刺激體育經濟消費為中心,大力發展體育用品市場、體育勞務市場、體育人才市場、體育信息市場、體育技術市場、體育文化市場等,逐步完善體育經濟市場環境。
(五)做好對體育經濟的政策扶持。我國應改革體育經濟政策,提高對體育經濟扶持的政策傾向,指引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制定體育投資相關法規,規范體育經濟財務運作,對現有體育經濟產業的稅收制度給予優惠,鼓勵和支持體育場所建設,做好利用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工作。
[1]劉成云.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J].體育文化導刊,2013.4.
[2]侴海峰.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策略芻議[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2.
[3]賈桂云.體育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應對[J].學術探索,2012.3.
[4]朱禮才.淺析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J].咸寧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