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愛紅
(河北融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風險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風險貫穿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是各種風險因素在財務管理上的集中體現。因此,對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進行探討,是擺在企業經營者、管理層和財務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資本結構主要指權益資本和借入資金的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一是債務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0%以上;二是負債結構不合理,流動負債水平偏高;三是權益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過高。過度偏好股權融資,債務融資明顯偏低的現象在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由于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的籌資成本,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觀判斷,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夠全面、真實,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財務活動的起點是資金的墊支,終點是得到價值增加的貨幣本金收回,財務是為了獲得增量貨幣而墊支貨幣的活動,企業的財務風險蘊藏在整個資金運動過程中。如果企業資金回收策略不當,將導致以下風險:一是應收款項無法收回,大大增加了壞賬風險;二是資產流動性差,缺乏足夠的現金流。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變成現實,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
(五)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不足。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法律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同時,企業管理層風險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構的設置情況,管理風險意識弱的企業根本談不上財務風險管理和風險管理機構設置,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牢固樹立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對潛在風險和危機應有清醒的認識和警惕,采用科學的識別、分析和控制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發生,把風險降到最低,對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優化財務結構
1、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保持合適的比例結構。一定比例負債可以給企業帶來避稅效應,以及約束、激勵經營者等正面效應。但并不是負債額越高越好,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范圍內。
2、優化負債結構。合理安排負債的到期結構是負債結構管理的重點。企業在作資本結構決策時要考慮到自身的行業特性,包括行業的競爭程度、增長階段、經營特征、盈利能力等因素。
3、優化股權結構。考慮到我國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很不合理的現狀,應降低國有股比例,實現股權所有者多元化,尤其要加大企業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并適當加入企業經營者股權和股票期權份額。具體應占企業所有者總額多大比例,應與企業規模以及企業長遠發展規劃相聯系。
(二)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1、建立嚴格的投資風險責任約束機制。企業要建立嚴格的項目決策責任制。一旦決策出現問題,要依法追究決策者的經濟、法律責任。
2、規范投資項目評估制度。目前,企業項目評估方法已普遍應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的問題仍較多,有不少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目的只是為了使項目得到批準,是不科學的。
3、建立投資項目后評價機制。通過開展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可以通過分析項目的社會效益和決策質量及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投資效益、優化資源配置。因此,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投后評價管理體系,將評價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確保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破產,并非因為資不抵債,而是由于暫時的支付困難。因此,正確掌握現金流量風險的預警方法,對于及時發現風險苗頭、實現風險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企業除了要控制資金投量,減少資金占用外,還應注意加速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使其盡快轉化為貨幣資產,提高資金使用率,減少甚至杜絕壞賬損失。
(四)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1、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進行預測和監控。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預警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主要有:現金債務總額比、流動比率、資產凈利率、資產負債率和資產安全率。
2、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
(五)建立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增強抗險能力
1、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比如參加社會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建立健全企業風險轉移機制。
2、可以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建立健全企業風險分散機制。
3、可以在選擇理財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回避機制。
4、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的增補企業的自有資金,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提高企業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六)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及時發現并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