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躍東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 山東·濰坊)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和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從而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職院校如何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正確實施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是解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有效途徑。
創業教育的理念,是1989 年11 月底12 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 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由澳大利亞利雅德博士提出來的,開始在美國發展,到了1998 年10 月,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在巴黎召開有115 位教育部長、2,800 多名高等學校校長、教育專家參加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發表了《21 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優先行動框架》兩個文件。《21 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使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優先行動框架》進一步闡述,為了培養學生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要求教師不應僅僅傳授知識,而且必須把重點放在教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發揮主動精神上,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和協同工作”,“能將傳統或當地的知識和技能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以產生創造力”。1999 年在韓國漢城又召開了第二屆國際職業教育大會,在會議提交給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馬約爾的《建議書》中指出,職業教育要進行教學改革,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美國是世界上開展創業教育最成功的國家,20 世紀八十年代就有50~70 所學院和大學開設了與創業有關的課程,1999 年達到1,100 所左右,到2005 年初,有1,600 多所高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如今美國的創業教育,涵蓋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創業教育的內容涉及法律、新興企業融資、商業計劃書、創業領導藝術及教育、技術競爭優勢管理、家族企業的創業管理、創業營銷、企業成長戰略等幾十項課程。我國的創業教育發源于20 世紀末的一些高校自發性的創業活動。1997 年清華大學學生舉行了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標志著我國大學生創業活動拉開了序幕。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解釋,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這種人應具有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創業教育理念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是知識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大教育體系的交叉整合。它凸顯了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基本創業素質與能力為主要目標和任務,務求使更多的求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創業教育在課程體系建設中,注重教學與社會、生產、生活、時代緊密聯系,從而適應了從自然人到社會人,再到創業人的社會發展需要。創業教育個性化教育的特點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教育主客體在教育內容、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自由選擇。我國學者金立其教授認為,創業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即對創業的理解而形成的一種有意識的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其次,是以開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他們從事創業實踐所具有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培養具有開拓性的人才”。創業教育是我國創建創新型國家和發展創業型經濟,對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需要,是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只有實施創業教育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大批具有開創性的創業人才。對大學生實施創業教育,既有利于其本身成功創業,也有利于帶動其他人創業,還能為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實現黨中央提出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
創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教師的學識、經歷和經驗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創業教育的效果,創業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扎實、全面、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相當的實踐管理經驗。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環境的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及就業指導服務的關鍵。高校應從創業教育長遠發展考慮,采取以下六項措施,建設一支專門化、專業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第一,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扶持,牢固樹立“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興衰,系于教師、教師是興教之本”的觀念,想方設法調動一切社會有利資源,集中力量抓好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爭取政府在撥付教師經費、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面,為教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建功立業提供優惠的政策和有力的支持;第二,建立多元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面向社會公開招賢納士,聘請一些企業家、成功的創業人士、技術創新專家到學校的創業基地任兼職教師,從事創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聘任科研類人員、法律類人員和社會學類人員擔任客座教授,多種形式擴充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第三,組織專業課教師到工廠企業、創業基地的專業崗位進行調研和鍛煉,讓他們能熟練掌握與自己所教專業相關的生產技術,提高指導學生實踐的動手能力,還要結合教學,深入開展對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對創業教育實踐的探索,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創業教育理論體系,指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第四,組織所有專任教師學習有關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落實教學知識技能培訓,分階段進行考核評比。定期參加創業組織、創業協會的活動,積極和企業家交流創業經驗,獲取創業教育教學的新材料和新信息,提高創業教育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出一批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創業教育指導教師;第五,定期遴選優秀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赴美、德等創業教育成功的國家進行短期考察和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創業教育理論、方法和經驗,掌握國外創業教育的最新動態;第六,建立健全培養創業教育師資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環境。根據新的形勢和發展變化的具體情況,不斷健全和完善創業教育教師培養管理機制,重視教育教學和科研,促進教師成長。逐步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學術評價機制,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選拔和培養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激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根據教師貢獻的大小、科研成果的多少等評聘職稱、提拔聘用,合理拉開分配差距,形成良性、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吸引和穩定優秀創業教育人才。
[1]郝平.培養創新人才應作為大學重要職責[N].中國教育報,2010.5.5.
[2]張項民.創業型人才理念的新變化[N].光明日報,2010.3.19.
[3]教育部.“四位一體”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N].中國教育報,20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