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輝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院燒傷科,陜西 安康 725000)
大面積燒傷可伴有大量血漿滲出,使機體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患者劇烈疼痛,產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燒傷的皮膚暴露于空氣中極易遭到感染,所以燒傷的治療過程中也比較容易發生并發癥。如躁動、抽搐及昏迷等神經癥狀,嚴重者還會發生栓塞甚至DIC[1,2]。我院經研究發現燒傷延遲復蘇距燒傷后時間越短,患者的生命質量越高,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不同燒傷程度并發生休克的522例患者,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73例,女249例,年齡9個月-87歲,平均年齡為(35.3±1.2)歲,燒傷面積約(12%-91%),平均燒傷面積約(35%±10%),傷后6-48h入院治療,其補液量完全按照公式進行補液。
1.2 方法:給患者按照補液公式進行補液:第一個24h,燒傷面積×體重×1.5mL+5%-10%葡萄糖2000mL,晶膠體比例2:1或1:1,保持尿量80mL/h,小兒1mL.kg-1.h-1;第二個24h按實際輸液減半。用20%甘露醇(國藥準字H37022763)、碳酸氫鈉(國藥準字H20074047)、654-2、血安定(含生理鹽水的明膠溶液,與血漿有相似滲透壓)按照適當的比例對患者進行治療,注意給患者吸氧并為其患處進行保暖。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絕對值或者構成比表示,如果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性分布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則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0.05,雙側檢驗。
2.1 對本組患者進行救治后的預后臨床數據統計:表1結果顯示,經過對燒傷患者進行補液救治后情況分析,其糾正休克率高達98.66%。

表1 本組患者進行補液救治后的效果 n(%)
2.2 根據患者接受延遲復蘇距燒傷后時間長短對患者預后情況分析:表2結果顯示,延遲復蘇距燒傷后時間<6h所用的復蘇所用時間較>6h的時間短,尿量滿意率高,感染率低,死亡率低,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本組患者因延遲復蘇距燒傷后時間不同所產生的預后狀況 n(%)
2.3 休克糾正后的患者的預后情況及發生各種并發癥的情況見表3。表3結果顯示,休克糾正后的患者經過治療后在治療后期或治療后期產生并發癥的概率較高。

表3 本組患者經休克糾正后的發生并發癥情況 n(%)
燒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就醫原因,而大面積燒傷后極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成人的燒傷面積達到20%,小兒的燒傷面積超過10%便可引發休克[3]。發生燒傷面積越大,發生休克率越高,發生休克也越早。由于燒傷導致患者失液過多,患者表現為口渴、神志不清、心率加快、尿量減少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癥狀。臨床上對于燒傷患者的治療主要是先對其進行補液治療,補液一般遵循補液計算公式:第一個24h,燒傷面積×體重×1.5mL+5%-10%葡萄糖2000mL,晶膠體比例2:1或1:1,保持尿量80mL/h,小兒1mL.kg-1.h-1;第二個24h按實際輸液減半。據調查,臨床上給患者輸液量一般均超出公式計算量,可達3000mL甚至3000mL以上[4]。燒傷病人入院時如已經發生休克,那么按照常規的補液方式進行補液治療是不足以治療病人病情,患者在入院后的1-2h內補足按公式計算應該補充的液體量,其目的是能夠盡快的糾正休克。如有必要,需要在嚴密的觀察下對患者進行快速補液。在我國,交通網絡設施正處于發展階段,很多地區,交通仍然很落后,而且基層醫療條件相對較差,這就可能會導致送診就醫時間延遲,大面積燒傷患者因延遲復蘇時間較長而延誤救治,導致患者入院時已發生明顯休克,若此時開始給予液體復蘇治療,往往得不到預想的療效,且病人在后續病程中多系統臟器功能衰竭發生率高,全身感染率高,極易引發敗血癥,并且死亡率也高[5]。由此可見,燒傷后被延誤的液體復蘇治療與早期復蘇治療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本組病例研究發現,凡早期休克糾正不理想者,在急性感染期很容易發生爆發性敗血癥感染死亡。經過多年燒傷病例治療的經驗積累,臨床對于提高燒傷休克復蘇的水平已經得到很大提高,這使得直接死于休克期的患者數目大大減少,死亡率明顯降低。生活中,若如發生燒傷,應盡快就醫,以保證生命質量。
[1] 周潘宇,夏照帆.燒傷休克延遲復蘇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5):5-10.
[2] 張誠,盛志勇,柴家科,等.氧自由基對燙傷大鼠延遲復蘇后腸上皮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12(8):488-491.
[3] 吳悅,湯蘇陽,夏照帆,等.高張鹽在嚴重燒傷延遲復蘇中的應用研究[J].武警醫學,2009,20(6):507-509.
[4] 張春海,夏照帆.燒傷休克延遲復蘇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藥雜,2007,24(1):93-95.
[5] Vaughn L,Beckel N.Severe burn injury,burn shock and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in small animals.Part 1:Burn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physiology[J].Vet Emerg Crit Care(San Antonio),2012,22(2):17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