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秦博文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1.1 研究對象:2006級“3+2”英護1、2班,共120人,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兩班的可比性,在實驗前對兩個班級的學生的《護理學基礎》課程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進行比較。兩個班成績接近,另外在進行本實驗之前對兩班同學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智力水平、操作水平等方面作了測定,結果是(P>0.05),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訓練方法:參照《護理學基礎》教材和《河北省護理技能考核評分標準》對鋪備用床、女病人導尿術、密閉式靜脈輸液3項操作進行研究,由同一實驗帶教老師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實驗帶教,每項操作均做兩遍,實驗組學生對老師操作全過程進行手機錄像。兩組學生課后練習時間均為每項8學時。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遇到問題隨時由實驗帶教老師指導,課后8學時安排學生自己分組練習;實驗組采用錄像反饋式方法練習,具體如下:①將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隨機分成小組,每組6名同學,由同一個實驗帶教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操作進行指導2學時,課后學時,學生分組練習。②實驗組在8學時的練習時間中,2學時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如遇問題,隨時觀看實驗帶教老師錄像,便于對操作過程進行指導;第二個2個學時由組長對本小組學生操作練習的全過程用手機進行錄像,然后播放,每個人都要觀看自己和小組內其他同學的操作錄像,與實驗帶教老師錄像進行對比。對于存在的不足可采用重復播放或慢鏡頭播放,讓學生自己分析不足和找出原因,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第三次的2學時通過觀看手機錄像得到反饋信息后學生進行第二輪自我糾正,強化練習,使操作更熟練;第四個2學時由組長進行統一模擬考核并手機再次錄像,進行最終的錄像反饋式學習,使每個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使護理操作技能練習效果達到最佳。
1.2.2 評價方法:操作考核。練習結束后按照要求分別對3項護理技能(鋪備用床、女病人導尿、靜脈輸液)進行考核,評分標準以《河北省技能考核評分標準》為依據,均以百分制計分。監考教師為基礎護理教研室五位老師共同監考。取平均分。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處理,進行t檢驗。
1.4 評價方法:學生考核方法:考試是激勵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不僅有鑒定和改進作用,還有導向和激勵功能[1]。技能訓練結束,打亂兩個組排列順序,隨機編號,由基礎護理教研室講師以上職稱5位教師按《河北省技能考核評分標準》進行考核,分數客觀有效。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績比較
結果顯示,實驗組3項護理操作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現代電子設備迅速發展,大學生攜帶手機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作為專業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技能操作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學生只有反復強化練習,才能達到要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練習課時不多,在練習過程中,操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得不到及時強化和糾正[2]。傳統護理技能的練習階段是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中成員采用反復練習的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影響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同時沒有對學生操作練習效果進行及時客觀的評價和反饋,使練習的過程目的不明確,影響練習效果。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在操作練習階段采用錄像反饋式方法,這種新穎有趣的練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護理操作有了新鮮感,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手機錄像的直觀影像和聲音,使操作過程的各個環節及存在的問題更加細致、清晰、直觀地展現在每個同學面前,學生通過觀看手機錄像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組內成員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帶著問題及時調整練習的目標和方法,使練習的效果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有利于學生對操作各環節全面的領會和掌握,提高學習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觀察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3]。實驗組和對照組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3項護理操作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實驗帶教老師通過對學生操作練習過程的參與,及時得到教學信息反饋,并將練習過程中創新的內容融入到教學材料中,因材施教,使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護理學基礎》技能操作中,用錄像反饋模式教學具有科學性,改變了傳統操作練習過程中的枯燥乏味,既有帶教老師精講演示,又輔助學生手機錄像,在練習階段,通過觀看實驗帶教老師的錄像,學生能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取知識,并由組長進行模擬考核,極大的促進了學生追求更好,取得好成績的心理,具有傳統實驗課教學模式中所沒有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在整個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使實驗課各項操作通過練習-反饋-再練習-再反饋過程完成,學習效果顯著。
存在的問題:因為學生站的方位和角度不同,以及手機的差異,學生的錄像效果不是完全相同,個別操作環節錄像不全,會影響學生的判斷。影像多媒體教學雖被廣泛應用于多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但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帶有情感的教學,僅供學生課后練習,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及相互促進,學習過程中的使用。
[1] 廖春玲,徐袁明.開放性評價在護理學基礎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0):907-909.
[2] 蔣貴昱,王寬壘.臨床醫學技能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7,9:141-142.
[3] 耿莉華,宋雁賓,李加寧.最新特殊護理技術操作流程[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21-42.